觀龍潭
酉陽孤塔隱山嵐,
巨石撐天未可探。
聞道鯉魚長尺半,
把竿何日釣龍潭。
——田漢
??? 時間倒回到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一大批愛國文人西進南歸,而田漢也在南歸之列。3月20日,田漢由湖北恩施經川鄂公路乘車到黔江,因為當時車輛少而不得不在黔江等車,故在黔江停留數日。3月21日,幾個文友相約黔江城東觀音巖去看龍潭,即興口占一絕。詩人看著眼前的美景,想起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現實,不禁滿懷愁悵,期待著把竿垂釣等閑情逸致的生活及早到來。從而寫下了這首《觀龍潭》。

??? 田漢(1898—1968),原名壽昌。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長沙縣,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是我國著名的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之一、《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
??? 今年1月25日,陰。本報《詩路黔江》采訪組來到位于黔江城市峽谷峽江景區酉陽山北麓的一座孤峰上,希望可以一睹詩中的“酉陽孤塔”,即文峰塔的雄姿。

黔江觀音巖上的文峰塔
??? 孤峰頂上探古塔
??? 文峰塔,位于城東街道下壩社區酉陽山北面積約180平方米的一座孤峰之上,占地約20平方米。
??? 下午2時,一行人開始上山,一路不停的攀登,40分鐘后到達山頂。只見眼前的石塔所在的石柱背靠主山體的絕壁,石塔聳立在石柱山之巔,主山體和石柱之間有縫隙如一線天,另三面懸空。登頂約100米,陡峭,凌空,刺激,手足并舉,爬上去,累加怕,汗流浹背。站在塔下可將城區一眼觀盡,頗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 如今上文峰塔的路已經有了登山步道,但一行人仍然爬得氣喘吁吁,遇到山勢陡峭的地方,總覺得山勢險要,尤其在早上晨霧中,仿佛文峰塔高聳入云,若隱若現。若是走小路,是萬難到達山頂的。這也難怪田漢當年發出了“酉陽孤塔隱山嵐,巨石撐天未可探”的感慨。
??? 記者在現場看到,文峰塔為全石結構,樓閣式“六邊”形,五層一塔剎,形似竹筍,又似劍柄。塔的每層每面均為一大石板,每級石縫交錯,除用石灰漿結縫外,還用生鐵鑄“豬腰榫”銜扣。塔上沒有文字,也沒有塔門。文峰塔雄偉壯觀,其建筑設計構思精妙,造型美觀,結構合理,既有古塔建筑的共有特點,又有獨特形象和工藝特征,具備了文物所具有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是黔江城內唯一的古塔建筑。

秦明貴介紹文峰塔的由來
??? 文峰塔的由來
??? 據《黔江縣志》記載:文峰塔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黔江寧氏家族出資修建。這座矗立在孤峰兩百多年的古塔,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當初又是為何而建?
??? 年近古稀的秦明貴老人是土生土長的黔江人,從小聽著文峰塔故事長大的他,提起文峰塔來口若懸河。
??? 秦明貴說,酉陽山與插旗山是一對夫妻,白天,兩山隔河相望;夜里,兩山相依相偎。兩山結合時便堵塞了黔江河的去處,于是,由酉陽山、插旗山、仰頭山、八面山、分水嶺幾座山嶺圍成了一塊山間小盆地。一天,一位得道仙人路經此地,站在八面山頂,左數右數,前數后數,一共八座山,但唯獨忘了自己所站的山。望著由當時的大木溪水與蘭溪水匯合而成的黔江河奔騰而去的峽口,由于酉陽山與插旗山的分分合合,使這塊寶地時而汪洋、時而陸地,而居住在高山叢林的土家人卻生活艱難,無田少土。便心生慈念,在酉陽山山頭下的一座四面絕壁的小山上點指成塔,以塔隔斷兩山恩愛,阻止兩山相會,黔江河水便不再匯集成湖,沿河兩岸便有了豐沃的田地,高山上的土家人也搬到河邊,沿河筑屋造房,因四周石頭多,而建房多用石頭,故取名石頭城,后因該城所處本來是汪洋一片,便改名黔江。
??? 除了這種說法,黔江民間更多的人認為當時是寧氏家族為了防止兩山合攏危害黔江城 ,寧氏祖先便在酉陽山北麓孤峰上建塔鎮壓,從此黔江城再無水患。
??? 2002年7月,黔江區政府公布文峰塔為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巖景點之一
當日把竿釣龍潭
??? 據說當年修建文峰塔的巨石每一塊都是上千斤,古人們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年代,究竟是怎樣把巨石運上陡峭的山峰,我們不得而知。但當日我們找到了田漢詩里可以“把竿釣龍潭”的地方。
??? “龍潭”其實就是現在上文峰塔山腳下的污水處理廠,聽老一輩說,以前這里是個水潭,潭里有許多鯉魚。常有人在潭邊上釣魚。當年田漢路過此地的時候,或許本想著爬上文峰塔看看黔江的大好風光,因為山路難行而選擇了放棄。他何嘗不想像別人一樣能夠把竿釣魚,過平常人的生活,但山河破碎,這種“聞道鯉魚長尺辦,何日把竿釣龍潭”的念頭也未能實現。他轉身又得奔赴抗日運動需要他的地方。
文峰美名揚
??? 在黔江當地,文峰塔可以說是黔江的地標性建筑,也許不是每一個黔江人都爬上過文峰塔。但每個黔江人都肯定聽說過它。
??? 據了解,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地震波及,文峰塔受到重創。塔頂塔剎和第五層塔身全部垮塌,第四層東面約有三分之一的塔體垮塌,第三層也有小部分垮塌,垮塌石構件大部分墜入山谷,塔身重心嚴重偏移。
??? 如今,文峰塔已經修復。部分破損塔體的亂石墻體,塔體基礎、內側墻體及挑檐砌筑條石得到加固,塔體外側墻體涂刷乳膠漆,此外還安裝了塔頂及神龕。
??? 如果有機會,當你攀上文峰塔時,你會發現四面青山圍繞的黔江城在夜晚或早上總是不見蹤影的,呈現眼前的是一片云霧的海洋,尤其是早上,金色的陽光在云霧之上照耀,就像在云層之上飛行時所見過的情景,那是一種氣象萬千、波瀾不驚的壯美畫卷。
??? 現在,文峰塔已修葺一新,再次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眼前,繼續以雄偉挺拔的身姿矗立在崖邊,繼續以歷經滄桑的慧眼俯視這片凈土。這一刻,記者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了唐代詩人岑參詩里所寫的那樣,“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記者 田丹 譚鵬 文/圖 特約審稿人 何澤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