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古十二景之八面興云
??? “橫云照染芙蓉壁(薛濤),八面風櫺漏隙光(羊士諤)。睛影有時還縹緲(鄭谷),暖絲無力自悠揚(韋莊。)奇峰疊見多因夏(宋之問),佳氣頻瞻累應祥(劉威)。已向為霖報消息(李群玉),九衢雙闕望蒼蒼(羅隱)。”這是清貢生邵墩集名人詩句詠嘆“八面興云”的詩句。“八面興云”,為黔江古十二景。近日,“詩路黔江”采訪組來到八面山,從邵墩的詩中,尋訪“八面興云”的勝景。
橫云照染芙蓉壁,八面風欞漏隙光。
晴影有時還縹緲,暖絲無力自悠揚。
奇峰疊見多因夏,佳氣頻瞻累應祥。
已向為霖報消息,九衢雙闕望蒼蒼。
——清·邵敦
山分八面
??? 據《清光緒·黔江縣志》記載:“八面興云即八面山。雄峙縣治之西,天將雨則云觸石而起,閃閃如飛,不崇朝而雨遍城鄉。”從中我們可以得知,“八面興云”即在八面山。

??? 記者了解到,八面山所在的位置即今黔江城西街道高澗社區與小南海鎮雙巖村的交界處。八面山因何得名?《方輿記要》載:“八面山在縣北二十里,山分八面,綿亙數十里,直上十余里。上有池,周萬頃,四時不竭。山之最高處名鐘頂山。四顧茫茫,云山萬里,初行甚險仄,比至巔,則曠野絕壑,密林蔓草,目不可極。”
??? 中國境內八面山有兩處比較著名,一處是湖南省八面山自然保護區,一處是重慶黔江八面山。八面山在黔江城的西北,南至火燒巖梅子關,西至鳳池山,北至板凳巖,面積30平方公里,東西南北四路可通、八方能上。地接南海、石會,最高處鐘頂山海拔1720米,天然植被蔥郁,奇花異草富集。產天麻、黃蓮等名貴藥材,從古至今,那里一直是旅游人最神往的去處。

八面興云
??? “橫云照染芙蓉壁,八面風欞漏隙光”,從邵墩的詩中,“八面興云”的美景可見一斑。“八面興云”,即八面山的山景與云交匯而成的勝景。而“天將雨則云觸石而起,閃閃如飛,不崇朝而雨遍城鄉”所說的就是在大雨來臨之前,八面山的天空中出現的雨前云。雨前,鋪天蓋地的烏云在八面山上方翻滾,隨著時間的變幻出不同的形狀,時而如戰馬奔騰,時而如飛龍在天,其變幻出的形象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 當日,“詩路黔江”采訪組來到八面山,雖沒有遇見詩中的“雨前云”,卻邂逅了“八面興云”的另一番美景。舉目望去,當八面山的青山與上空的藍天白云交匯,云在山中,山在云中,自然形成山水畫卷,美輪美奐,也許,這就是“八面興云”的另外一面。

面面皆景
??? 山分八面,八面山。但八面山的每一面,都有她不同的顏色,可謂面面景,處處景。
??? 行走在山中,山上森林茂密,溪水曲繞,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視野所及之處,面面皆景。
??? 八面山的景中,也分山景、溪景、洞景、崖景等。山上有大蓋坪、廟灣、觀音巖、寬石板、小雞翅膀、大雞翅膀、觀音堂、滴水巖、龜山、鳳山、壇子石、子彈頭等數10個景點。水景有洗沙溪、長灣、大溪溝、蓑衣水等。洞景有小川洞、大川洞。崖景有花崖子、國公崖等。由于八面山面面皆景,不能一一為你道來,但八面山景中的奇景——花崖子,記者認為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花崖子,又名白礬廠,位于現小南海鎮雙巖村5組境內。
??? 走近花崖子,但見陡壁嶙峋,危石累累凌空,頭上是絕壁,腳下是懸崖,中間是巖岍。心驚處,只見峭壁鏤空,花色斗艷,有的如窗花,有的如奇文,有的如觀光游船……仰望,海天之間或千層浪卷,或回廊雜然相間,絢麗多姿……

??? 據史料記載:“宋代詩人黃庭堅,號山谷,紹圣初,被劾‘修史錄不實’的罪名,貶涪洲別駕,黔州安置(今彭水縣城),寓開元寺 (今彭水自治縣郁山鎮)。黃公閑暇無事,常與當地僧民一起鑿井而飲,圍圃而食。在這期間,山谷至黔聞廠有石可煉礬,往視之,乃嫩髓不成而去……”。
??? 在當地,至今流傳著黃庭堅考究“白礬廠”后,留下的“白礬不知何處去,花崖依舊笑春風”的傳說。
??? 當你來到的八面山,八面山的每一面美景,都會在與你邂逅那一刻,將她的故事給你娓娓道來,景在詩中,人在詩中……
(記者 譚鵬 田丹 文/圖 特約審稿人 何澤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