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到2022年,民營經濟規??偭砍掷m增加,市場主體達到7萬戶以上,其中民營企業達到1.7萬戶以上,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65%,就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比重達90%……”
這是在8月剛出臺的《關于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中,綦江區對未來民營經濟發展提出的目標。
民營經濟是天生的市場經濟、天然的老百姓經濟,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力軍、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在提出這一目標的背后,彰顯著綦江區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勇立潮頭
民營經濟撐起“半壁江山”
日前,在綦江工業園區炙焱動力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生產線有條不紊生產,整齊擺放的數百臺越野摩托車即將裝箱送出國門。
炙焱動力是一家專業從事摩托車研發、組裝及銷售為主的制造型企業,于2012年底落戶綦江,短短5年時間,該公司2017年就實現出口摩托車2.2萬輛,出口產值1.6億元。
炙焱動力是綦江區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綦江區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大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全區民營經濟呈現‘積少成多、由小到大、從弱變強’的生動局面?!眳^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進民營經濟發展中,一批優秀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長,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民營企業不斷涌現,扛起了全區經濟的半壁江山。
雖然數據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最能體現發展的進度:截至2017年底,綦江區民營經濟市場主體近4.7萬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8.4%;民間投資達259億元,占投資總量的62%;民營經濟增加值222億元,占全區GDP比重已達63.1%,稅收占54.5%,成為綦江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在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力也不斷擴大。據統計,全區民營經濟從業人數達21.23萬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中90%在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已成為綦江區吸納就業創業的主渠道。此外,很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精準扶貧等工作,在服務民生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繁榮經濟、優化結構、增加財稅、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發展重要載體,經過多年發展,民營經濟當之無愧挑起了綦江經濟發展的大梁。
政策加碼
給民營經濟一片成長沃土
如果將民營經濟比作樹木,那么,好的發展環境就是肥沃的土壤。
近年來,綦江區著力在優化完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推進“放管服”改革過程中,累計清理規范權力清單52項,2017年為企業減稅降費5.1億元,融資增信基金累計發放增信貸款3.9億元,企業發展基金支持企業短期周轉資金7.1億元,不斷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優質、更加高效的服務。
去年7月,作為全市首個開展個體工商戶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區縣,綦江區出臺《綦江區個體工商戶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切實解決個體工商戶在注冊登記中的問題,進一步優化創業創新環境。
“沒有多跑一趟路,沒花一分錢,就輕松在網上把營業執照申請下來了。”來自一家初創公司的楊先生在拿到綦江區頒發的首張電子營業執照后高興地說,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對他們這樣的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來說省了不少心,為高效的辦事效率點贊。
“這兩年,我們不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按照‘能整合的盡量整合、能簡化的盡量簡化、該減掉的堅決減掉’的原則將全區涉企事項納入合證事項,最大程度放寬市場主體的準入條件,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區工商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政府權力的“放”,帶來的是市場主體數量的增加,民營企業活躍度更高。據統計,自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區新發展市場主體近20000戶,增長率達62%以上,目前全區選擇全程電子化辦理營業執照的企業占二分之一。
8月16日,綦江區召開全區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再一次吹響了綦江區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號角。同時出臺的《關于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實施意見》兩個文件,為民營經濟送上“政策套餐”,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實現跨越發展。
創新驅動
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新發展
去年12月,德國奔馳公司向位于綦江工業園區的荊江汽車半軸股份有限公司發來價值3000萬元的采購訂單,這也意味著,奔馳汽車將裝上 “綦江造”汽車半軸。
這早已不是荊江半軸第一次獲得知名汽車廠商的訂單,除了德國奔馳,荊江半軸產品還供應日本豐田、長城汽車、比亞迪等國內外各大主流汽車制造廠商,并且長期供不應求。
產品為何如此受市場歡迎?這得益于企業多年來堅持核心技術研發創新的結果。據了解,荊江半軸有一支由40多人組成的研發技術團隊,針對半軸生產的鍛造、淬火、搓齒三大核心技術進行創新,產品良好的質量獲得國內外眾多客戶青睞,訂單紛至沓來。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綦江,和荊江半軸一樣,眾多民營企業緊緊抓住技術創新這一“牛鼻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創新贏得市場。
如今,民營經濟成為綦江區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全區累計培育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市級高新技術產品123個;民營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占全區總量的75.7%,注冊商標、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地理商標等均占全區總量近9成。
“在看到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民營經濟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眳^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坦言,綦江作為重慶老工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但傳統產業占比較重,民營企業產業轉型升級進程較慢,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較低,大數據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培育發展較慢。
據介紹,下一步,綦江區將以全市實施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計劃為契機,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通過筑牢平臺、培育項目、智能改造等方式,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綦江區落實創新發展激勵政策,已兌現科技創新扶持資金190萬元。接下來,綦江區還將增資種子基金至1000萬元,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并大力推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為企業創新發展爭取支持、搭建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