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尉黔中
盤山行幾驛,
水路復通巴。
峽漲三川雪,
園開四季花。
公庭飛白鳥,
官俸請丹砂。
知尉黔中后,
高吟采物華。
——唐·周繇
周繇(841-912),字為憲,池州(今屬安徽)人(唐才子傳作江南人,此從唐詩紀事)。晚唐詩人,“咸通十哲 ”之一。家貧,工吟詠,時號為“詩禪”。與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872)舉進士及第。調福昌縣尉,遷建德令。后辟襄陽徐商幕府,檢校御史中丞。著有詩集《唐才子傳》傳世。《全唐詩》收有繇詩一卷共22首。

山川雪景
“盤山行幾驛,水路復通巴。峽漲三川雪,園開四季花。公庭飛白鳥,官俸請丹砂。知尉黔中后,高吟采物華。”這是唐代詩人周繇在《送人尉黔中》中的詩句。近日,“詩路黔江”以詩尋景,了解一段關于古黔中的過往。
盤山行幾驛
10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詩人即將送別友人前往黔中任職,他就是周繇。在周瑤看來,千里之外的黔中境內山高水長、風景秀麗,友人到黔中任職后,也必將有一番作為。

園開四季花
黔中,即黔中道,為唐代全國所劃分的15個道之一,其范圍包括今天的重慶東南部、湖北省西部、湖南省西部等區域。黔中道治黔州,領黔、辰、錦、施、巫、業、夷、播、思、費、南、溪、溱、珍、充等州。
黔江區,為古黔中道境內。“盤山行幾驛,水路復通巴”在當今,這兩句詩依然是古黔中舊地山山水水最真實的寫照。
園開四季花
“峽漲三川雪,園開四季花”,在周繇看來,古黔中境內風景秀麗,峽谷奇美、花遍庭院。友人在經過長途跋涉后到達黔中,眼前一定是一個猶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在山川峽谷之間,一座座開滿四季花的農家小院將令友人眼前一亮,忘卻旅途的疲憊。
在黔江境內,峽谷眾多,凌空一覽眾山小、春夏秋冬各不同。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景在眼中,美在心中。而黔江境內的開滿四季花的農家小院,也遍布在崇山峻嶺之間。
院內雞犬相聞,院外花開四處。抬頭,是如詩如畫般的青山,低頭,是如絲絹一般柔美的潺潺流水。景在詩中,人在景中。

水路復通巴
官俸請丹砂
“公庭飛白鳥,官俸請丹砂。”在周繇生活的唐代,黔中境內依然是丹砂的主要產區。
“丹興縣,蜀時省,山出名丹。”這是東晉史學家常璩在其所著的《華陽國志·巴志》中的一段記載。丹興縣,即今黔江區。丹砂,是道家煉丹的主要原料,丹砂提煉出的水銀曾經更是王室和貴族常用的尸體防腐劑。據黔江縣志記載,黔江的采煉丹砂產業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1958年,黔江建國營白龍水銀廠,至次年9月,產水銀0.3噸,朱砂20公斤。
在位于金洞鄉魚泉村2組境內蘇家坪白龍山境內,依然能夠從已經廢棄的礦洞的石壁上找到朱紅色的朱砂礦。

盤山行幾驛
早在秦代,古黔中境內就是朱砂礦的主要產區。而黔江歷史上的女首富巴清,就是依靠丹砂礦富甲一方。巴清,生卒于秦惠文王設置巴郡之后到秦朝初期,為當時我國南方著名的大工商業主。據史籍記載,巴寡婦清一家,因擅丹穴之利數世,積聚了數不清的資財。到她掌管經營家業后,更至“僮仆千人”。她曾憑借財力而保一方平安,并對修筑萬里長城給予過資助,連秦始皇也十分看重她,尊其為“貞婦”。《史記·貨殖列傳》載:“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
“盤山行幾驛,水路復通巴。峽漲三川雪,園開四季花。公庭飛白鳥,官俸請丹砂。知尉黔中后,高吟采物華。”透過周繇的詩,古黔中的歷史碎片,在時光中呈現……
(記者 譚鵬 田丹 文/圖 特約審稿人 何澤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