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8日14時12分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當很多殘疾人只滿足于政府每月的低保生活時,歐陽國均這個聾啞人,卻靠自身努力打拼,自學和拜師傳承了理發和包銅皮煙桿兩個傳統手藝致富,并在人口集中的公路沿線修建起高大的樓房,讓一家人過上幸福生活。

歐陽國均在為客人理發。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近日,筆者來到重慶市黔江區鄰鄂鎮松林村6組歐陽國均家里,他正在為附近的村民理發,筆者采訪歐陽國均時,其妻子宋詩梅為他當起了“翻譯”。
自學理發手藝
“理發的手藝輕巧,還能養家!”歐陽國均用手比劃著,站在他身旁的妻子宋詩梅為他“翻譯”道,他就是憑眼睛把這理發的手藝看回來的。
據了解,年近花甲的歐陽國均,在小時候因服藥導致聾啞,但他卻心靈手巧。在家跟著父母做農活時,還學會安裝室內照明電線,附近哪家電燈不亮、或線路出現問題,他就去幫忙修好。
學理發還得從歐陽國均理發開始,他每次去理發,都要等前面的的人理完才輪到他。他不會打牌,只好看著理發師傅剪剪推推,每一道理發的工序他幾乎都熟記在他心中。
為了方便村里的老少理發近便,歐陽國均在20歲那年,就在松林村去鄰鄂的公路邊的五馬頂(小地名)租了一間小房子,買來理發工具,做起了理發的老行當。
拜師制作煙桿

歐陽國均在加工銅皮煙桿。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從理發到包銅皮煙桿,說來也是源于一種緣分。”宋詩梅說,6年前,當地包銅皮煙桿的老師傅蘭成萬老人,經常來到歐陽國均的理發店理發,感覺他是一個特別熱情和細心的人,值得信任。
一次,蘭成萬將歐陽國均喊道自己家里,讓他參觀完自己做的形狀不同的精美銅皮煙桿后,用手勢對歐陽國均比劃著,說要將這個老手藝傳授于他。
僅在3個月時間,歐陽國均就學會包煙桿的老手藝,蘭成萬將購進原材料的地址、姓名、電話用筆寫在紙上。
“在他獨立包銅煙桿時,蘭師傅親自上門指導,直到師傅看到滿意為止!”宋詩梅說,沒想到家里又多了一個增收的手藝活。
致富一個家庭
2015年,歐陽國均用理發和加工銅煙桿多年的積蓄,在五馬頂街上修建了兩樓一底的新房,共花去35萬元。
“我們家原來的房子離現在新建的房子大約有5公里路,交通也不方便。來這里修房子時,當地黨委政府幫忙協調土地,區殘聯幫扶17000多元建起了新樓房。”宋詩梅說。 “現在主要是幫別人加工,加工一根小銅皮煙桿,手工錢在200元;大的加工費為300元,相當于理發一周的收入。從最近兩個月的收入,每月有3000元以上的收入。”宋詩梅說,有人來理發了就理發,沒人理發時就加工煙桿,反正芝麻、西瓜都要揀。如今,歐陽國均家的兩個孩子均已成家立業。他在家里靠傳承兩個傳統手藝,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家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