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黔江區委宣傳部支部委員會 李欣澤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全區宣傳思想戰線謹遵總書記諄諄教誨,牢記使命囑托,扎實踐行“四力”要求,守正創新、步履鏗鏘。
踏訪篤行,用“腳力”探尋生活與美景
在路上才能看見風景,在基層才能貼近群眾,在現場才能感受生活。為尋找最真實、最生動、最豐富的源頭素材,為寫出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的優質作品,一群宣傳人,鐵鞋踏破,一步一履訪民情;披星戴月,一字一句述發展;風餐露宿,無怨無悔守初心,我們的足跡有多長?
一個人的里程:大屏幕上,就是被業界譽為“鐵腳板”的田坎記者楊敏。秉承不到現場的新聞堅決不寫的原則,每年奔走在鄉村集鎮、田間地頭的時間超過300天,下鄉坐公交、徒步靠雙腳;為拍黔江雪景守在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上,一蹲就是5個多小時!11年來用腳步去丈量、用筆和鏡頭去記錄了黔江的山山水水與發展變遷,硬是在24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走出了繞地球一圈的長度——40150余公里。
一天的里程:哪里有奮斗場景,哪里有先進典型,哪里有感人事跡,哪里就有我們宣傳人的身影。我隨機翻閱了1張采訪派遣單,僅1天,他們的足跡就遍尋了鵝池、黃溪、馮家等地……累計行程500余公里,而這樣的奔走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行千山萬水,走千村萬寨,入千家萬戶,吃千辛萬苦,正是有了他們常年跋涉基層的毅力與堅持,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才有了堅實的實踐基礎、深厚的人民情懷、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一群人的里程:總書記曾說:“基層跑遍、跑深、跑透了,我們的本領就會大起來。”錘煉腳力,增強群眾思維、實踐思維,踐行黨的宗旨、堅持實踐第一,大興調研之風,做到走得正、走得實、走得久,我們的足跡遍及脫貧攻堅戰場、鄉村振興戰場、產業發展戰場、創建文明城區的戰場。
與時俱進,用“眼力”洞察形勢與發展
宣傳人的眼力不是站在城頭看風景,而是看的火熱實踐、斗爭風云、宏觀大局、發展大勢。我們是:
崢嶸歲月的見證者:自1949年11月成立“中國共產黨川東區黔江縣委宣傳部”以來,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我們也走進了第70個年頭。這些是我從檔案館里查閱出的文獻資料,70年來,我們熱烈慶祝共和國的每一個生日,我們也深情贊頌著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我們更認真記錄著波瀾壯闊的改革壯舉。
求實創新的觀察者:從第一臺照相機、到第一臺攝像機、第一臺無人機,從“光與電”到“數與網”,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形式到內容……我們不斷革新著技術手段、觀察角度、表達方式、呈現形式、傳播模式,為的是牢牢掌握住宣傳話語權,著力構建起宣傳新格局。
永葆黨性的守望者:作為黨的“喉舌”、“耳目”,我們將始終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把對黨的絕對忠誠融入血液、轉為基因、化為動力,不斷增強政治思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勤于觀察、善于辨別,做到看得清、看得透、看得遠。
高舉旗幟,用“腦力”回應需求與命題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為《新中華報》作了2條題詞,一條是“多想”,另一條是“把新中華報造成抗戰的一支生力軍。”生力軍是目標,多想是路徑,自此,《新中華報》開始了在加強黨的建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提高通訊員能力素養等方面的探索革新,僅僅用了1年時間,就得到了毛澤東同志“它是全國報紙中最好的一個”的高度評價。
酌古御今,聯系我們工作實際,就是要多想政治站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多想問題破解,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觀念多元多樣等問題與挑戰面前做到從容不迫、積極應對。多想能力提升,增強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多思善謀、綜合研判,想得全、想得細、想得深。
凝心聚力,用“筆力”描繪繁榮與希望
筆下自有千斤力!增強筆力,就是增強受眾思維、創新思維,固本培元、守正創新,做到寫得好、說得好、演得好。
一支筆抒寫“時代頌”:傳播黔江好聲音、講述黔江好故事、展示黔江好形象,無論是我區“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的進展成果;還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民生實事”的實際成效;或是廣大干部群眾建設工業強區、旅游大區、城市靚區的良好精神面貌等都需要我們去發現、去宣傳、去抒寫、去謳歌。
一支筆畫出“同心圓”:守好主陣地、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我們的重心是抓好理論、輿論、文化、文明、隊伍、陣地,讓我區宣傳思想工作迸發出鼓舞人、感召人、塑造人的蓬勃力量,為建設山清水秀美麗黔江凝聚發展共識。
一支筆勾勒“陽光路”:我們將切實擔當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實踐“四力”的具體舉措,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黔江大地上,堅定不移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征程昂首闊步、一往無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