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松
?? 近幾年來,隨著兩城同創工作的順利推進,黔江這座邊區小城,越來越向“全國文明城區”邁進。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慢慢開始“文名”四方,如杏花春雨喜迎各地賓朋,體味著文明的芳香,上至政府、下到百姓,滿滿一城“創建者”齊聚一堂,共商城市文明大計、共譜城市文明華章,實話說,是城之大幸,也是五十萬土家兒女之大幸。
應該說,“全國文明城區”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內涵最深刻、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這既是賦予一座城市的最高榮譽,也是對這座城市的人綜合素養的最高表揚。如能獲此殊榮,那必將是一場實實在在、任重道遠的艱辛付出。
一座小城何以才能真正走向文明并文明常青?筆者認為,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近路可“抄”。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文明”才是“城文明”的根本要素。從政府惠及民生的公共事業發展,到我們每一個人從點滴做起,這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然而,市民素質如何全面提升,相對于政府層面的公共事業發展來說,更難。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全體市民習慣于將文明實現于舉手投足之間。比如過馬路時,遵守紅綠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所不要隨地吐痰、大聲喧嘩;等待公交車時人人排隊;還有時刻牢記勤儉節約不浪費、尊老愛幼成本能、真誠待人常相助、虛懷若谷多學習、文明禮貌顯風尚等等。
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要大家攜起手來從自我做起。城市是一張名片,展現著這里的人,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一切。創建文明城市,需要人人支持,人人參與。包容、文明、和諧是文明城市的內涵。民生大事真民主,村規民約很文明。公益事業辦得好,志愿活動很起色。環保事業做得好,外商投資有通道。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創造環境,環境塑造人。創建文明城市,是我們樂于承擔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要出一份力,盡一份責,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共建文明家園,共享文明成果。
然而,要真正實現這一成果,又是何等之難?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這些年的創建,如今在很大程度上,文明在黔城已開始生根發芽。可以說,無論在城市的哪一個角落,你都能從某種程度上感受到文明的氣息。“文明”似乎已經是這座城市的一個部分,成為了是全體市民的共識,并開始融入到城市的每一個細胞。
一勤天下無難事、克難只怕有心人。創文雖難,但努力拼搏就有機會。盡管黔江創文之初并無多少優勢可言,但憑著聞名全國的“黔江精神”,就是創造一切奇跡的最大“殺手锏”。這座城市的人們早就習慣了從無到有、習慣了白手起家,并帶著精益求精的建設態度,讓這座城市變得有故事、有精神、有內涵。如今放眼望去無一的干凈的街道和熱情的人們,正在彰顯著文明的無處不在。
全國文明城區的創建工作,沒有近路可“抄”;一座城市真正的文明,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續努力和堅守。創文的背后是對文明不懈追求的態度,是黔江五十萬兒女耕耘不輟的努力,是無懼困難銳意進取的奮斗決心,也是“黔江精神”在這個時代新的靈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