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有序登機外出務工(資料圖片)
千方百計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轉移就業人數規模略高于上年、重點群體就業保障水平明顯高于上年,全區就業促進更加主動,就業局勢總體穩定。這是9月29日,記者從黔江區有關部門獲悉的。
全力組織返崗復工和轉移就業,心暖民工。一是摸清底數,做好信息服務。結合疫情期間村、社區入戶摸排,收集統計農民工轉移就業意愿和相關需求,做到基本信息清、就業意愿清、培訓需求清、就業去向清、行程安排清“五個清”,同時建立農民工實名制信息臺賬,分類制定供需服務清單。二是主動對接,做好出行服務。確立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群體“三個優先”的思路,圍繞“家門、車門、廠門”一體化防護安全目標要求,加強與區交通局、區衛健委、區經信委等部門聯通聯動,綜合采取組織專車輸送和引導私駕拼車、自主乘車乘機出行等多種方式,有序開展“出門即車門、下車進廠門”的“點對點”“一對一”返崗復工行動,組織農民工“點對點”務工354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15人。三是分類指導,擴大轉移規模。進一步增大轉移就業規模,分類引導和有序組織農民工向上海、陜西、山東以及市內等地轉移就業,重點加強與山東日照、市內重點信產企業對接,及時收集、發布企業用工信息,加大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引導力度。到目前,全區農民工外出務工11.7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近200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0138人,較上年同期增加758人。
突出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成果頗豐。一是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立了黔江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項小組,集中力量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統一指導,加強部門協作、共享信息數據、凝聚各方資源,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8月底,公益性崗位共安置高校畢業生353人、發放高校畢業生創業擔保貸款10人170萬元、開展高校畢業生培訓717人次;新增就業見習基地17家,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57人,發放就業見習補貼28萬元;“三支一扶”新招募高校畢業生15人、招募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38人。二是積極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業。統籌抓好去產能職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重點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切實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已實現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2088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373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77%、105%;全區各部門累計開發公益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3940人。三是切實保障失業人員待遇。及時做好失業保險待遇發放工作,發放失業保險待遇3023人次445萬元、靈活就業社保補貼803人 466.63萬元、價格臨時補貼2856人次20.16萬元。
強化創業扶持帶動就業,全是干貨。一是積極營造創業氛圍。加強與區科技局等部門聯合,舉辦了第四屆“中國創翼”大賽黔江選拔賽,評選出優勝項目9個;推薦“互聯網+社會扶貧基地”短視頻及電商直播項目參加了重慶市第四屆“渝創渝新”線上新業態創業創新大賽。二是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群體返鄉創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79戶1.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0.64%,帶動就業2002人。三是加強創業指導。指導區內2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為75家入駐企業提供創業幫扶、創業指導等服務600余人次,減免場租、水電費用14.7萬元;籌建免費創業工位100個(已使用40個);為21個優質項目落實“種子基金”605萬元。
加強職業培訓提升就業,精準對接。一是摸準需求,應需施策。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聯系、數據比對等方式,重點摸清未就業人員的培訓意愿、就業創業需求和已就業人員的就業地點、上崗情況等,及時跟蹤了解技能提升需求,分類建立培訓供需臺賬動態管理和及時應需施訓。二是立足實際,優化專業。結合全區產業發展需要和重點群體培訓需求,進一步優化特色職業(工種)設置,將黔江雞雜烹調、蠶桑種養殖、川菜制作和鄉村旅游等納入本區特色職業工種培訓范圍。三是多措聯動,精準施訓。5月下旬前,受疫情嚴重影響,重點采取線上培訓,群眾參與線上資源觀看達1.6萬人次。5月下旬啟動線下培訓后,統籌協調區內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火力全開”。開展中式烹飪、鄉村旅游、美容美發等職業技能培訓5547人次(其中,特色職業工種培訓2421人次),完成目標任務的86.7%,發放培訓補貼848萬元。
聚力援企穩崗穩定就業,雙線結合。加大援企穩崗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對標對表落實五免三減半支持企業發展政策。1至8月,為區內1645戶養老保險、1688戶工傷保險、1610戶失業保險參保企業減免三項社會保險費1.13億元,發放38家企業穩崗返還補貼508萬元(目前,已啟動了第三批53家企業穩崗補貼審核工作)。同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企業開展專項招聘活動19場次,為530余家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等2900余人,切實保障企業用工。
聚焦人社扶貧夯實就業,授人以漁。一是就業扶貧扎實推進。以扶貧車間、轉移就業、創業扶持、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為抓手,統籌推進就業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人員后續幫扶工作。累計創建就業扶貧示范車間14個(今年新創建7個),共吸納用工27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97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人員2463人;發放貧困人員創業貸款30戶345萬元;采取“點對點”方式組織到日照企業務工9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89人,目前穩崗45人。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413戶1531人,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均實現穩定就業。二是技能扶貧提質增效。積極開展技能培訓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培訓貧困勞動力2587人次,其中易地搬遷貧困勞動力503人次。并同步宣講工匠精神,開展技能大賽,引導城鄉勞動力走技能扶貧成才之路。三是社保扶貧有力保障。聚焦社保擴面惠及、強化保障功能,推進貧困人口社保參保及待遇全面落地、保障功能多元落效。全區34630名符合參保條件的建卡貧困人員實現養老保險參保100%;7894名應享受養老保險政府代繳人員完成代繳100%;7369名超齡貧困人員享受養老保險待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