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2020年,黔江一以貫之努力答好社會治理的“必答題”,全力以赴答好疫情和洪澇來襲的“加試題”,用責任擔當勇踐初心使命,以務實之舉實現保家安民。
疫情防控 “三無”目標在持續
去年3月6日,來自彭水的新冠肺炎患者董先生治愈出院。黔江區中心醫院集中救治病區30例疑似病例、6例確診病例全部出院,全區新冠肺炎患者實現清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黔江區中心醫院被確定為全市4個片區集中救治定點醫院之一,負責黔江、武隆、彭水、酉陽、秀山確診患者收治。
短短48小時之內,該院轉移完下轄兒童醫院全部患者,將其設置為集中救治醫院,設置床位220張。包括76名黨員、52名中干在內的396名醫務人員遞交了“請戰書”,26名醫護人員向病區臨時黨支部提出火線入黨申請。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黔江區中心醫院以吳平為代表的共產黨員堅守一線;李澤貴、黃嘉夫妻同心上“前線”;吳朝建、吳洪波父子攜手戰疫情。眾多醫護人員用逆行的身影,彰顯著醫者的仁術仁心。全院堅持中西醫結合,精心制定診療方案,開通5G網絡遠程會診,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
疫情期間,黔江共收治新冠病人6人。3月6日實現“清零”后,一直保持著無醫務人員感染、無二代傳染病例、無死亡病例的“三無”目標。
在黔江區中心醫院醫護人員全力戰“疫”的同時,一張全員戰“疫”的防護網“火力全開”。
黔江在轄區設置卡點23個,連續60多個晝夜24小時值守,有效阻斷病毒輸入途徑。及時設置36個預檢分診點、18個口岸交通檢疫點和4個發熱門診,緊急租用2個賓館設置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來黔返黔人員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防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后,黔江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和市級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堅持“組織體系不變、重點措施不變、防控隊伍不散”。持續落實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重點環節精準管控措施,做到重點人群核酸檢測“應檢盡檢”、一般人群“愿檢盡檢”。持續對大型集貿市場、所有冷鏈食品涉及單位和儲存運輸各個環節等重點環境開展核酸檢測。
截至當前,黔江累計完成快遞小哥、外賣、農貿市場人員、冷凍食品從業人員、新入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等重點人群14843人次和3325份環境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新冠疫情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1月19日12時,連續356天無確診病例、334天無疑似病例。
災害應對 全年實現“零傷亡”
去年,黔江城區總降雨量1533.2毫米,較歷年平均偏多31%,同期偏多60%,總降雨量排名歷史第5位,汛期較歷年平均偏多40%。雨量的增多,導致黔江20個街鎮鄉發生洪澇災害。
災情就是命令。黔江區統籌調度汛前準備、汛期防汛救災工作,有效應對40年來罕見的“6·28”“7·7”等11次洪澇災害,累計緊急避險轉移受災受困群眾1700余人,救災安置1246人,實現了因災人員“零傷亡”。
2020年6月27日凌晨4時,黔江及周邊地區突降暴雨。隨即,內澇、洪峰全面來襲。
城西,石峽小區底樓被淹群眾受困,消防救援隊員星夜馳援;城南,山體出現滑坡,冊山河水位猛漲,交警和社區工作者封閉道路、轉移群眾、密切監視滑坡體;城東,電信大樓附近突發山洪,泥沙涌進居民樓,應急工作者緊急轉移群眾……6月27日當天,黔江便接到險情報告近30例。
降雨在阿蓬江形成洪峰。提前的氣象預警,助黔江區洞塘水庫預留了足夠的防洪庫容,消解了洪水的巨大破壞力。6月27日晚7時,水位逼近洞塘水庫664米汛限,水庫采用遞增式泄洪的方式開閘泄洪,下游無任何人員和財產損失。
此次災害,黔江緊急轉移群眾1萬余人。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6月28日晚12時。6月29日凌晨3時,洪峰順利過境黔江。災害導致黔江45735人受災,群眾無一傷亡。
暴雨并未留給黔江人更多的喘息時間。2020年7月7日,新一輪暴雨接踵而至。此后,暴雨開始輪番侵襲,考驗著黔江人抗災自救的智慧、勇氣和毅力。黔江區應緊急協調消防救援支隊、安能集團駐黔江救援隊等隊伍分赴各地搶險。全區社區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合力排險救災。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6月27日至9月29日,黔江共出動救援人員800余人次,裝備150余臺次,社區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1800人次。排澇約40萬立方米,轉移人員200余人,清淤約1000余立方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去年,黔江抓住常態和汛期雨前、雨中、雨后監測、排查和避險轉移,推動全年常態監測地質災點518個,落實新生地質災害風險防控150處,轉移群眾470人。
水火無情。在防水害的同時,黔江也沒忘記防火患。全區春防期、夏季高溫時段、秋冬季以及重大節日期間等火險期防火工作防范步步為營,全年僅發生火情7起,未發生火災。
全年實現自然災害人員“零傷亡”。
矛盾糾紛 調解實現多元化
老父因咳嗽入院,卻在10多個小時后不治身亡。子女嚴重質疑醫院治療方案,卻又不愿通過尸檢查明真相,通過訴訟解決問題。醫患雙方各執一詞,事態眼見無法收場。
黔江區醫療糾紛調解中心介入調解。在不尸檢的前提下,如何讓死者家屬獲得并認可真正死因?調解中心請來醫患雙方認可的第三方專家。
專家仔細查閱了醫院治療記錄,就死者病史及患病經過向家屬進行了仔細了解,最終得出“主要考慮心源性、不排除腦血管及肺栓塞導致猝死”的結論。
隨后的單獨溝通中,專家針對死者家屬的疑問逐條專業作答,并旁征博引了大量類似案例佐證。最終,死者家屬認可了專家結論,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這是黔江區醫療糾紛調解中心近年來化解的一起醫療糾紛案例。該中心是黔江10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之一。
近年來,黔江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形成了以中心調度、星級調解室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為主體內容的“一心兩翼”調解組織體系。
區級層面,黔江建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并實體化運行。依托中心搭建“1+N”多元調解平臺,以中心為樞紐,打通司法、信訪等部門的矛盾糾紛信息系統,實現“糾紛流轉、反饋雙向”功能。有效整合矛盾糾紛化解平臺資源,提升各平臺整合、協調、互動性,強化各調解機制銜接、融合度,實現區、鄉鎮(街道)、村(居)平臺互融互通。
行業調解,是其中的“關鍵翼”。在婚姻家庭、交通事故、醫療糾紛、保險合同、旅游糾紛、消費糾紛、勞動糾紛、物業管理等行業領域成立了10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并將其作為全區多元化解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與其他糾紛化解渠道有效對接。2019年以來,10個調委會調解矛盾糾紛2715件,占全年全區糾紛總數的18.7%。
社區是群眾生活的主要場所。狠抓“關鍵翼”的同時,黔江努力夯實社區調解這一“基礎翼”。以創建“星級調解室”為抓手,探索創新“一個好網絡、一個好平臺、一套好機制、一支好隊伍、一套好經驗、一個好口碑”的“六個一”做法,全面推進鎮鄉(街道)、村(居)、小組、大院四級縱向調解網絡組織規范化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區249個鎮鄉(街道)、村(居)調解組織的規范化建設。其中,168個調解室成功創建為“星級調解室”,占比67.5%。
趙童 張亞飛 唐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