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巧西 文/圖)為進一步宣傳結核病防治政策和知識,落實遏制結核病行動的重要舉措,在第26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即將來臨之際,3月24日,黔江區“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題宣傳活動在紅軍廣場舉行。活動以“終結結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為主題,提高公眾健康素養,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宣傳現場
據區疾控中心結核病與性病艾滋病研究所所長鄭軼介紹,該活動由區衛健委主辦,區疾控中心承辦,黔江中心醫院、區婦聯等7個部門協辦,同時聯合鄉鎮(街道)等近40個醫療單位,利用微信公眾號“健康黔江”在線答題、鄉鎮趕集天發放宣傳手冊、購物袋、錄制宣傳視頻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開展結核病防治宣傳活動,活動時間從3月18日持續到3月31日。
活動現場,通過懸掛宣傳橫幅、設立咨詢臺、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群眾宣傳結核病防治相關知識。醫護人員現場講解了結核病危害、流行趨勢、流行現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因素,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引導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對預防結核病的作用等,同時結合宣傳活動向群眾宣傳了《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此次活動共發放宣傳單、小冊子2000多份,接受上千群眾咨詢。
通過開展此次內容豐富的活動,宣傳百姓看得見、聽得懂、用得會的結核病防治政策和知識,進一步提高群眾的認知水平和防病意識,改善行為習慣,增強群體防控能力。
相關鏈接
結核病預防小知識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它被稱為“白色浪漫病”,是我國發病、死亡人數最多的重大傳染病之一。
你知道嗎?我國有近5.5億結核感染人群,其中十分之一的人可能發病;有500萬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每年新增100多萬例;每年有5萬人死于結核病,相當于每10分鐘就有1人死亡……
結核病,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后引起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齡、性別、種族、職業、地區的影響,人體許多器官、系統均可患結核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
說到肺結核,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是怎樣一種病,但若提起“肺癆”就會恍然大悟。魯迅先生的小說《藥》中所描述的“人血饅頭”和小栓按著胸口不住咳嗽的一幕,想必在很多人的心底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不幸的是,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也因“肺結核”病逝于上海,年僅56歲。
至今,肺結核的陰影仍未散去,根據2020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結核病報告,我國結核病發病人數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在全球排第三位,是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
結核病有哪些癥狀?
結核病容易引發的全身癥狀表現有:
1.全身不適、倦怠、乏力。不能堅持日常工作,容易煩躁,心悸、食欲減退。
2.發熱。發熱是肺結核的早期癥狀之一。
3.盜汗。多發生在重癥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時全身出汗,嚴重者衣服盡濕,伴隨衰竭感。
結核病容易引發的局部癥狀表現:局部癥狀主要由肺部病損害所引起。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輕微,無痰或有少量黏液痰。
2.咯血。約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隱痛常是神經發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吸影響。
而其他肺外結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統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癥狀,個別病人無任何癥狀、偶爾體檢時才發現。
結核病如何預防?
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后是否發病,不僅取決于細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決于人體對結核桿菌的抵抗力,也就是免疫力。在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入侵的結核菌不能被機體防御系統消滅,便會不斷繁殖,引起結核病。因此,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是抵御結核病等所有疾病的根本。
對于肺結核病,預防比治療更加重要。臨床醫學雖然有康復的案例,但其仍然是極難治愈的,所以除了強身健體外,最重要的做法就是盡早樹立防范意識。
1.房間要多通風,有助于降低空氣中結核菌的濃度,進而減少吸入的可能;
2.到結核病人聚集場所要戴口罩。包括結核病醫院的門診和病房,以及綜合醫院的呼吸科門診;
3.家里有人得結核病,一定注意和老人、兒童相對隔離居住;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不要對著別人等;
5.科學飲食,建立終身運動意識,不熬夜不通宵,減少或者放下壓力,給自己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結核病的相關治療政策
為控制結核病流行,國家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實行免費治療,對咳嗽、咳痰超過兩周的可疑結核病人實行免費檢查,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提供免費的由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統一治療方案所需的抗結核藥品,并要求按照療程嚴格服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