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黃英 文/圖)近日,在黔江區鄰鄂鎮藤茶基地,千余畝藤茶綠浪起伏,迎來了采收旺季。趁著好天氣,五馬頂社區的十余名村民和身穿紅背心的志愿者手提竹籃,行走于田間,雙手在茶間飛舞,采摘下一片片綠芽。

志愿者幫忙采收藤茶
地處渝鄂交界處的黔江區東南邊陲小鎮鄰鄂鎮,海拔900~1500米,常年云霧繚繞,土壤富硒,適宜藤茶生長。于是依托自然環境的優勢,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發展藤茶產業,把藤茶作為扶貧產業,在多個村組建基層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等多種形式,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實現增收致富。
“現在藤茶已進入豐產期,鮮茶制成成品后,就可以進入市場銷售,現在是村民們采收最忙的時候,如果采收不及時,茶葉變老,就不值錢了。”一名志愿者表示,他們幫忙農戶搶收茶葉,是為了達成增產的目的,助力鄉村助興。
據了解,藤茶又稱莓茶,富含黃酮,有“黃酮之王”之稱,具有三降(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三抗(抗血栓、抗腫瘤、抗衰老)、三調節(調節血脂、調節免疫、調節腸胃)作用。
鄰鄂鎮自2017年初開始種植藤茶,采用“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計劃全鎮種植3000畝,目前已種植面積1200畝,涵蓋五馬頂社區、艾坪村,共有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專業合作社2家,在正陽工業園區建成投用了藤茶加工廠,通過線上線下進行銷售。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基礎條件,當地政府把藤茶作為扶貧產業來發展,通過具體的幫扶措施來引導和扶持更多貧困家庭,在藤茶產業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該基地通過土地入股分紅、就近務工等方式已經帶動當地農戶230戶實現增收致富(其中建卡貧困戶56戶),同時還促進集體經濟的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