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朝政 文/圖)黑磚白墻,外表古色古香,在行道樹的掩映下,美觀大方,看不出是一個廁所。近日,記者在黔江城區河堤上看見,新改造的公廁成為了河堤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黔江城區公廁
據悉,以前黔江河堤公廁少,加之市民流動量大,以往的公廁早已滿足不了市民的如廁需求。現在,一些公廁經過改造后,不但外觀漂亮了,內里的設施也高大上,蹲位達10個以上,并設計了勞動者港灣、殘疾人衛生間等設施,將惠及更多的市民。而且男女廁分開,還有隔離墻,更能保護如廁市民的隱私。
不僅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有大型公廁,黔江還在人流量較少、地理位置比較狹窄的地方,布置了移動公廁,滿足市民急時之需。記者在鄔陽橋、下壩公交車站、育才小學、墨香橋等地看見,一個個移動公廁也小巧美觀,不但有3、4個蹲位,而且內部設施也很完善,沖水箱、洗手池、化妝鏡等一應俱全,還有清潔工定時打掃,環境很干凈,聞不到刺鼻的臭味。
在黔江新城,公廁也根據人口數分布均勻,目前已經有24座,很好的滿足群眾的如廁需求。記者在誼隆廣場、山陽嶺安置區、蘇家壩安置區、火車站、三丘田等處看見,一個個造型別致的公廁修建在了居民區和商業街區附近,最大的公廁蹲位超過了10個以上,里面依然是沖水箱、洗手臺、鏡子等齊全,而且有的地方的公廁還設置了音樂播放,如廁成為了一種享受。
“以前黔江城區公廁少,出現了一些隨地大小便的現象,特別是人流量大的地方,白天夜晚都有人隨地大小便,不但臭味熏天,更影響了市容市貌。”市民張先生回憶說,比如河堤、汽車站附近、還有農貿市場等地,經常傳來尿騷味,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及居民的生產生活。張先生表示,隨著現代化的公廁覆蓋越來越廣,極大的方便了市民如廁,以前隨地大小便的情形少了,大街小巷的尿騷臭基本聞不到了,城市環境煥然一新。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目前,黔江區城區目前共有89座公廁。其中老城區65座(包括移動公廁10座,固定公廁55座;區城市管理局直管公廁32座,社會公廁33座),新城區現有公廁24座(包括直管公廁11座,社會公廁13座),在修建改造公廁過程中,還對城區損毀的部分公廁進行升級改造,便池鋪上地磚,安裝抽水箱等,從根本上解決了公廁環境差、檔次低、如廁不雅等突出問題。其中主要路段公廁還完善了無障礙設施,配有洗手面池,設置公廁導向牌,標注方位等,有效提升了黔江城市形象,方便了廣大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