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我的家鄉有句“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的俗語。自驚蟄開始,春耕就開始了。從韋應物的《觀田家》一詩中就可看出: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驚蟄,在“九九”過后,俗語道“九九八十一,莊稼老漢田中犁。”驚蟄到了,鳥蟲萌動,春暖大地,人們下田開犁也不覺得寒冷了,是播種希望的好時節。記憶中,我的父親是村里最閑不住的人。驚蟄未到,就籌劃著今年田里要種點啥、土里要栽點啥。當盼來驚蟄這天,便迫不及待地脫下羽絨、皮鞋,換上老舊衣裳和水靴,扛起鋤頭便出了門,他要在“開鋤”之日趕個早。用家鄉流傳下來的話說:驚蟄即開鋤,早耕早生早收谷。
來到田園,父親挽起衣袖,舉起鋤頭,那些剛發芽的小草被連根拔起。他常說:閑話多的地方智慧少,雜草多的地方莊稼少。要想莊稼長得好,就得松土、灌溉、驅蟲、除草……他就這樣開啟了一年的生產工作。其他村民眼見父親在田間地頭“開鋤”了,也不甘落后地扛起鋤頭梳理起自家的土地來,松土除草,引水灌溉,撒籽播種,在那片充滿生機充滿希望的大地上悄然打響了春耕大戰,這一忙就要忙到春分。
驚蟄至,開鋤日。勤勞的父輩們深諳“一年之計在于春”的道理,他們從旭日東升忙到夕陽西下,躬耕于田間地頭,不揮霍時間,不辜負春光,盼的就是有個好收成。日復一日,那渾厚的土地在他們手中悄然變得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在他們眼里,土地也是兒女,需要小心伺弄與精心呵護,專注孕育每一粒生命成為有價值的果實。從春耕到秋收,他們毫不吝嗇地傾注汗水與愛,用實際行動詮釋莊稼人的初心與使命。
又是一年驚蟄至。我的腦海里,常常浮現父輩們以鐮刀的姿勢耕耘著夢想,在春雷涌動的時節種下希望的種子,拉開“啟蟄迎春榮”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