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繼山
小時候,烏蒙山中交通十分不便,我們所有的農活幾乎都需要靠背簍來完成。普通人家里有六七個背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的玉米和土豆多生長在大山深處,因此,無論是春耕還是秋收,我們都需要邁開雙腳,背著背簍征服一座又一座的崇山峻嶺。
生長在烏蒙大山深處,我們的生活和快樂也就幾乎完全來自大山的饋贈。玉米、土豆、小麥這些主要的經濟作物,是父輩們從深山的莊稼地里背來的;柴火、原煤這些主要的取暖做飯用品,也是從大山深處背來。
我長大一些,也可以背背簍了。每天清晨醒來,揉揉惺忪的睡眼,臉都顧不上洗就背上自己的背簍,跟著父母叔伯們往大山上爬。那些大山高而陡,每次爬到山頂,我們就像取得了一場戰斗的勝利。雖然汗流浹背,但是總要站在山頂,背著背簍朝遠方大聲呼喊一陣,以顯示我們在那樣早的時間征服了一座大山的高度。
在地里干完活準備回家時,我們每個人的背簍里都會被玉米土豆和蔬菜瓜果裝得滿滿的。因為這樣遙遠崎嶇的山路,來回一趟加干活,需要花掉我們幾乎一整天的時間,讓自己的背簍更充實些才顯得不虛此行。背上背簍從山頂往山腳趕路時,背簍開始隨著腳步的交替移動吱吱響起來,像是戰斗就要打響前的號角。這些號角聲不停地催促著我們前進的腳步,并不斷向我們暗示,再苦再累,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抵達終點。在背簍的催促和鼓勵中,我們總能快速到達山下的家中。無數次的催促和鼓勵,使我們練就了堅韌不屈的性格和品質,從偏遠的烏蒙大山里,走向了更遠的城市。
許多年后,烏蒙大山中的所有群眾都擺脫貧困,公路也延伸到那些原本崎嶇的山村和土地里,但群眾依然保持著背背簍在山中行走干活的習慣。
我每次回家,總是要和仍然健在的父輩一道,背上背簍重溫當年奮斗過的山間小路。那些小路上雖已長滿雜草,不再是當年常有人行走的樣子,但背簍在背上發出的聲響,如同一首久違的樂曲般動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