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重慶阿蓬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被重慶市總工會、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授予“重慶五一勞動獎狀”,作為公司總經理的樊興素無比激動地說:“作為獲獎單位,我們一定倍加珍惜獲得的榮譽,繼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弘揚中國餐飲先鋒文化,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助力黔江雞雜走出重慶,走向全國……”

黔江雞雜產業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
自2011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主營著“阿蓬記憶”袋裝雞雜系列和“阿蓬記”黔江雞雜全國連鎖餐飲兩大業務,目前有全國連鎖加盟店69家,熟食袋裝雞雜生產線1條,泡菜生產線1條,全年產值1.2億元,實現稅收500萬元以上。“阿蓬記”商標于2016獲評“重慶市著名商標”;2017年在“尋找重慶新名片”大型全媒體行動中被評為“重慶十大特產新名片”;2019年獲評“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同時“阿蓬記”注冊成為國際商標,是黔江區首個走出國門的地方民族品牌;2020年在全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表現突出,被評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民營企業”;2021年獲評“市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被人們稱為“黔江袋裝雞雜的開創者,土家族美食文化領導者”。
公司的發展不只表現為高速增長,更表現在將增長的高速度、增長的穩定性、成果的共享性有機結合,探尋公司平穩健康發展的密碼,“誠信經營”“創新發展”“精細管理”“飲食與文化結合”等幾個關鍵詞被多次提及。

重慶五一勞動獎狀獎牌
始于誠信創新 成就民族品牌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遵循著誠信經營、質量第一、優質服務的經營理念,袋裝雞雜做到真材實料、干凈衛生、不缺斤少兩;連鎖門店做到明碼標價、誠信經營、明白消費,可以說,誠信與服務是我們員工培訓中出現的最高頻詞匯。”樊興素說。
正是這樣的誠信意識,讓公司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據了解,公司主導產品袋裝黔江雞胗、休閑食品系列,遠銷武隆、南川、涪陵以及湖北恩施、咸豐等地,同時也吸納了一大批創業者加盟,目前在全國各地已有69家加盟連鎖門店,受到廣大食客的一致好評。

重慶阿蓬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樊興素
創新也是公司發展不得不提的關鍵。正是有著創新意識,才讓黔江雞雜實現了從餐桌鮮食到袋裝速食的嬗變。“當時的黔江雞雜,大家都說好吃,就是帶不走,如果能實現客戶打包帶走的愿望,一定會有不錯的市場”樊興素說:“我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最后決定采用真空包裝的形式,為了測試產品是否能夠長時間保存,我們把抽了真空的雞雜放到太陽下曬,放到汽車后備箱里烤,再拿出來看口味是否變質,測試幾個月下來,幾人都吃得想吐。”但努力與創新沒有白費,2013年1月8日,1000g紅色禮品裝的“黔江雞雜”走上了超市的貨架。
此后幾年,公司先后與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研究生組建科研團隊,開展民族特色食品研發工作、成功注冊“阿蓬記”“幺姨妹”等商標10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公司旗下主打產品“阿蓬記”熟食袋裝黔江雞雜,按照“立足本土、扎根武陵、放眼全國”的思路,通過建立實體店、加盟代理商和電子商務平臺相結合,目前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完善的銷售渠道,網絡平臺通過自己建立公司網站和淘寶官方直營店,同時開辟網店代理平臺(含網店)200余個,全年銷售額逾2000萬元(含半成品)。
“黔江雞雜是一個能冠名‘黔江’地域標志的土家美食,我們將民族食品傳統生產工藝傳承發展,使武陵山區的民族特色食品走向全國,并將其作為一張黔江獨特的城市名片推向各地。”樊興素說。

疫情期間免費送盒飯
做實精細管理 助推提質增效
“目前,我們除了在黔江區內開設阿蓬記全國總店、阿蓬記苗家中餐廳、濯水阿蓬記生態餐廳直營店以外,還在云南昆明和貴州貴陽開設阿蓬記昆明直營店、阿蓬記貴陽直營店,其余在重慶、云南、貴州、四川、河北、新疆等發展加盟連鎖店達到 69家,要保證各連鎖店的口感無偏差、服務無偏差,也是需要解決的大難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司采用前店后廠模式,建立中央廚房配送雞雜半成品及輔料至各加盟店,保證加盟店使用的食材、配料都一模一樣;同時派駐至少2名師傅至當地門店,指導雞雜制作烹飪,以最大程度保證雞雜口味的統一,讓全國各地食客都享受到正宗的黔江民族美食。
同時,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增強紅線意識,認真履行《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賦予企業的安全職責和義務,積極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面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完善了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定期開展風險研判管控,強化“日周月”隱患排查治理,從根本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全力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安全工作切實做到了責任、投入、培訓、管理、應急救援“五到位”。建店以來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2021年獲評“市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精細化的管理來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事實證明,這樣做是非常正確的,目前公司在整個黔江來說,發展勢頭都是比較良好的。”

重慶春晚的千人宴
立足黔江本土 深挖民族文化
公司不僅致力于雞雜的創新和研發,還組織人員充分挖掘黔江雞雜的文化淵源,編撰了《黔江雞雜說》《黔江雞雜賦》《黔江雞雜起源故事》,用黔江城市推薦人為黔江雞雜代言,豐富了黔江雞雜的文化和內涵,黔江雞雜也因此多次登上央視屏幕。黔江雞雜也由一個民間小吃登上了大雅之堂,開始接待海內外賓客。
2019年,“黔江雞雜制作技藝”納入市級非物質文化名錄,公司被區文旅委納入重點傳承單位。總店組建“阿蓬記民族歌舞團”每天下午6時30分準時演出,節目以本地土家族苗族民俗歌舞表演為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游客可以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表演。阿蓬記黔江雞雜總店成為了黔江區首家集美食制作、非遺傳承、歌舞表演、特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型餐飲企業。
“在我心中,我一直覺得黔江雞雜就是黔江的一張城市名片,我們要將黔江這張城市名片發揚光大,讓其走出重慶走向全國,讓這張名片講好黔江故事。”樊興素說。
準確把握大勢 著眼長遠發展
說到公司未來發展,樊興素思路清晰,“延長產業鏈”“帶動就業創業”“雞雜文化、技藝傳承與發展”等都在規劃之列。
“隨著黔江雞雜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廣,延長產業鏈,帶動更多的當地百姓增收致富,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順應了政府的規劃。”樊興素說:“接下來,我們要做精做細產品系列,融合黔江區民族美食、特產,加強產品研發,以預制菜的形式,讓更多人能吃到方便快捷的黔江美食。”
更加重視產品營銷和文化內涵挖掘,配合區商務委打造“黔江雞雜”公共品牌,建設黔江雞雜文化博物館、全方位展現黔江雞雜的歷史、現狀及未來,增強黔江雞雜的文化底蘊,助力飲食與黔江文化相融合,在產品“出山”的同時,帶動黔江文化輸出。
除了加強產品研發與內涵挖掘,公司還將著力建設李家溪泡菜廠,對雞雜的底料、泡菜等原料進行集中加工,打造雞雜產業原料配套加工基地,形成雞雜原料直配中心,最終實現規模化經營。據介紹,泡菜廠一方面收購當地蘿卜、姜蔥蒜、辣椒等農副產品,同時著力解決李家溪搬遷人群的就業問題,廠房建成后,預計可年產10000噸雞雜輔料。
“一個企業,除了在做好自身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還要輻射帶動社會效益的提升。未來,我們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商務委、區工會等單位的支持與幫助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更好成績助推黔江民族品牌建設與民族文化輸出。”樊興素說。
(記者 蔡肖霞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