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亮
散步的時候,看到幾簇丁香花開得熱烈非凡,串串的紫色花穗兒細碎如流蘇,淡雅似墨染,與身旁垂下的柳絲,遙相呼應,一同享受著陽光絲絨般的溫暖,遂想起很多跟丁香有關的片段。
上學時,讀到戴望舒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放下書本,轉身跑到校門口的丁香花叢看,思索,丁香花盡管沒有玫瑰、牡丹般艷麗多姿,但濃郁的香味卻扯得長長遠遠,深淺相宜的紫色又那么高貴,怎么也不覺得丁香和結著愁怨的姑娘,能恰切地聯結在一起。后來,聽了老師的講解才知,丁香花是古代詩歌里的活躍分子,“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因了它多開在春夏之交,善感的人不免滋生傷春的情愫,自然情郁于中而發之于文。倏忽間明白,戴望舒是吸收了古典詩歌的藝術營養,用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寄托一點人生苦悶時微茫的希望,丁香作為愁品的意象沿襲下來,亦是順理成章的事。
一次,在工作的校園里,漫無目的地游走,不禁被縷縷芬芳牽引,徜徉到丁香園。暴馬丁香、小葉丁香、紫丁香,前兩種花期尚未到來,唯紫丁香的錦帳,花香海海。幾個小姑娘,圍著樹叢,在花枝上翻翻找找。我好奇地問:“找蝸牛嗎?”幾個孩子笑聲比鈴鐺還脆,“我們在找幸運之神五瓣丁香花,誰找到了,就可以實現一個愿望。”看著她們輕拈花瓣,不忍觸碰的樣子,不禁感慨,有愿望可期,有美夢可做的年紀,實在比花朵還要美。
明代高濂在《草花譜》中寫到:“丁香,花如細小丁,香而瓣柔……”因花苞像個小釘子帽,又芳香馥郁,故名丁香,別名百結。它雖被賦予輕愁的花語,但我從紫色的花的條幅上,只看到了溫馨和明媚,神秘和夢幻,絲毫沒有感到愁怨的氣息。據說,丁香和玉蘭、連翹一樣,秋天落葉時就萌出了花芽,花芽要在枝上度過一個漫長的冬季。經由寒冬的歷練,一路向陽,眼前的枝枝串串,瘦小中藏著堅毅與大氣,于微風中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有什么百結與愁怨可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