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巧西 文/圖)“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個城市的煙火氣和生機,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的民生考量,也離不開繁華喧鬧的夜市和地攤。5月23日,黔江首個夜市地攤開市,成為市民發展“夜經濟”的主要陣地。

熱鬧的夜市
當天19:00,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體育館附近的夜市人潮涌動,摩肩接踵,玩具、鞋包、首飾等各類商品擺滿了貨架,攤主們賣力叫賣、推介自己的商品,引來了大量市民駐足挑選購買,現場熱鬧非凡。
“好鬧熱喲,晚上和家人出來逛逛夜市,很放松,很舒服,買點小東西便宜又方便,小朋友也很喜歡來這里逛,真的很有氛圍,很不錯。”市民劉女士說。
據悉,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市、區關于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決策部署,根據區政府促進消費十條措施,區城管局疏堵結合、因地制宜在河濱西路北段體育館沿線設置了254個特色夜市地攤。經過申請、審核、抽簽等一系列流程,確定了各個攤位的經營攤主。5月20日,區城管局全面完成了攤位的劃線、編號、立牌、公示工作。5月23日19:00特色夜市地攤全面開市,經營內容主要以服飾、鞋包、書籍、首飾等小商品為主,夏季經營時間19:00-24:00,冬季經營時間18:00-24:00。攤位不收取占道費,只收取1元/天/攤的基本衛生保潔費。
“這個夜市地攤的設計,一方面能夠規范游攤游販的經營,為他們提供一個相對固定的經營場所,能夠保持良好的市容環境秩序;另一方面就是能夠為低收入群體提供一個就業機會,促進消費回暖。”城管局工作人員冉笛說。
通過開設夜市,不僅給流動商販釋放更多的生存空間,進而提升城市形象,同時也為不少時間充裕的上班族提供了增收渠道,緩解了生活壓力。
“我平時白天在上班,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到了可以擺地攤,就馬上去報名登記攤位了。這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上班之余也可以掙一點錢來補貼家用,減輕生活壓力。”一攤主開心地說。
市井長巷,聚攏是人氣,攤開是人間。夜市經濟、地攤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彰顯城市形象的亮麗名片和惠及群眾的民生工程,在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引領下,夜市經濟在黔江煥發出了新活力。
下一步,區城管局將全面總結此次夜市地攤在設置、經營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加大管理,爭取發揮地攤經濟的最大作用,極力滿足市民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費需求,全面激發消費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