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朝政 文/圖)近日,記者在黔江城區城市客廳的河堤上看見,新改造完工的岔河巷公廁掩映在綠樹中,外觀古樸大方(如圖),內里干凈衛生、設施齊全。據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廁去年底動工,今年初完工,面積近100平方米,并設計有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勞動者港灣,較好地改善了該區域群眾的如廁難狀況。

“以前三岔河附近公廁打擠,就只有個移動公廁在這里,而且只有兩個蹲位,市民上廁所經常排隊。”市民張秋芳告訴記者,隨著岔河巷公廁的升級,市民上廁所的難題得到解決,隨地大小便現象減少了,綠樹叢中不再傳來刺鼻的味道。
近年來,黔江區推出了一系列公廁便民舉措,增加城區公廁數量,進一步改善如廁環境,讓群眾如廁更便捷、更舒適。在修建、改造公廁過程中,還對城區損毀的部分公廁進行升級改造,從根本上解決了公廁環境差、檔次低、如廁不雅等突出問題。其中主要路段公廁還完善了無障礙設施,配有洗手池,設置了公廁導向牌,標注方位等,有效提升了黔江城市形象,方便了廣大市民。
目前,黔江城內公廁全部按“二類公廁”以上標準進行了改造,配齊了公廁指示牌、滅蚊燈、殘疾人蹲位、洗手池等公廁設施設備;在老城區魏家塘、正陽新城區、大峽谷景區等地新建了多座四星級公廁。根據《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標準》(GB50337-2018)相關規定,城市公共廁所平均設置密度應達到每平方公里建設用地3~5座。按照4座/萬人的標準進行設置,預計到2025年黔江城鎮人口約32.08萬人,需設置128座公廁。
根據現狀和公廁數量,未來,黔江區將規劃改建和新建公廁30座,其中改造現有公廁10座,新城規劃新增公共廁所15座、老城規劃新增5座。公共廁所設置結合城市主、次干道分布和人流分布密度等情況,每座公廁需具備供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通道與廁位,充分體現以人為本,考慮近年來黔江區旅游市場發展良好,旅游熱度不斷上升,規劃新增公共廁所以提檔升級為主,積極改建星級公廁,塑造良好旅游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