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朝政 文/圖)仲夏時節,走在黔江街頭,綠水青山環繞,藍天白云如畫,處處充滿著蓬勃發展的朝氣。近年來,黔江區加快建設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高質量建設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魅力,高水平打造“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創造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的環境。

黔江城區美景
遠山含翠,空氣清新,站在黔江城周高處望去,高樓林立于丘陵和河谷之間,一條條新建的公路串聯起了新城和老城。近年來,黔江城市道路交通體系逐步健全。建成了新黔大道、舟白復線隧道、規劃一路、馬鞍路、黨校段道路、河濱東路東段下壩中學段道路、松嶺路西段道路等城市道路,拓寬了黔永大道、正舟路等城市主干道,改造了凌云寨至西客站、城東片區、城西片區、城南片區道路及高速公路西互通、南互通和北互通,并不斷完善城市公交港灣建設,完成了迎賓大道隧道群、正陽隧道群城市化改造。
以綠色為本底,黔江區將生態保護與城鄉規劃緊密結合,城鄉面貌顯著改善。黔江城市大峽谷沿線的新黔大道、舟白復線隧道、北部環線等一批重要基礎設施建成投用,新增城市給排水管網70余公里,新建城市公園4座、公廁30座;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區鎮村三級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近5年新改建“四好農村路”2364公里、改造農村危房1900余戶,并著手打造數字鄉村;黑臭水體整治成效顯著,2017年4月以來,黔江河水質穩定達標,未發生黑臭現象。截至去年底,黔江城市建成區面積27.6平方公里,新增外來人口4.3萬余人,城鎮化率高出渝東南平均水平9.4個百分點,并獲評“中國最具魅力宜居宜業宜游城市”,成為武陵山區“宜居地”“會客廳”。
未來,黔江區將穩步推進城市更新,聚力人居環境改善。主要內容包括完善生活功能、補齊公共設施短板,完善產業功能、打造就業創新載體,完善生態功能、保護修復綠地綠廊綠道,完善人文功能、積淀文化元素魅力,完善安全功能、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進一步完善城鎮道路網絡體系,大力實施城區交通緩堵治理,加快推進交通樞紐及公交站場建設,逐步補齊公共交通配套設施短板;補齊城鎮排水收集管網短板,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推進鄉鎮照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高城市人居環境;逐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范城市管線建設。
在實際規劃打造中,黔江緊扣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和“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定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其中,城東片區將以濱水風貌提升、三舊改造、歷史文化復興為抓手,提升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城西片區以重點公共空間品質和系統化為重點,提升城市活力;城南片區結合工業遺產,突出文化、創意、教育等主導功能及設施建設,提升城市面貌,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黔江統籌推進新城、老城的建設和功能完善,持續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著力提高宜居宜業水平,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