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朝政)記者從黔江區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區生態環境監測站嚴格落實水質檢測、環境空氣和廢氣監測、噪聲監測、土壤監測、輻射監測、環境應急監測等,每次檢查,采樣人員都會認真地把樣本帶回實驗室,根據檢測項目的需要進行詳細檢測。通過數據支撐,多管齊下全力保障環境安全,留住藍天白云,守護綠水青山。
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智慧化。加大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黔江分中心建設力度,提升環境預警預報和風險評估能力,夯實基本監測能力、常規監測能力、飲用水指標監測能力、地下水、土壤監測能力和區域內特征污染物的監測能力,突出市生態環境監測分中心特色質控能力建設,提升應急監測整體水平。建立網格化智能化環境監測網絡,統一規劃、建設主要流域上下和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等環境監測網絡。配置輻射監測設施設備,提高環境監測和實驗室分析能力。
加快執法與應急體系智慧化。推動市環境應急黔江分中心達到國家環境應急能力地市級二級標準,加強監察執法機構、裝備和隊伍建設。強化網格化監控、自動監控、衛星遙感、無人機、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監控手段的運用,逐步提高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全面實現環境執法“規范化、精細化、效能化、智能化”。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庫,深化突發環境事件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強化環境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強化污染源網格化智能化監管,建立重點污染源名錄,實現重點污染源的自動監控預警和智能化處置。
推動生態環保服務平臺智慧化。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建設,將智慧生態環保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整合污染源、工程措施、調度進展、自動監測、在線監控、預測預警等多維數據,結合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等平臺,建立起污染源自動識別、任務自動分配,集大屏指揮、業務處理、移動巡查等一體化的應用支撐,加快推進生態預警從“被動滯后”向“全程智能”轉變。積極融入全市一體化、智能化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