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臺書院一角。
記者日前從黔江區相關部門獲悉,黔江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多措并舉突出抓好文化遺產保護。
2018年9月,啟動了三臺書院的保護性修復工程,今年9月又啟動了布展陳列工程。經過文化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三臺書院得以原址原貌煥新。修復布置后的三臺書院設置了黔江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三臺書院文史館、黔江方志館、黔江地方文獻館、黔江歷史影像館、黔江古碑拓片館等展覽和收藏場館,還設有國學講堂、學術交流室、傳統文化交流室等文化空間。
三臺書院位于黔江區老城核心商圈解放路中良巷(解放路94號),為木結構合院建筑,建筑面積1234平方米。三臺書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是黔江歷史上第一座官學書院,也是重慶市現存古書院中歷史最悠久的一處;是黔江第一批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黔江城內如今唯一的清代古建筑。目前,三臺書院已經正式開院,并對公眾免費開放。
三臺書院的修復是黔江區文物活化的具體實踐。近年來,黔江區突出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新增濯水古建筑群、黎水女子職業學校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完成草圭堂、文峰塔、三臺書院等一批市區重點文保單位維修。針對全區現有傳統技藝類、傳統習俗類非遺開展非遺記錄工程,對非遺項目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數據進行全景式收集整理,完善非遺數據庫、檔案庫,形成《黔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總目》,掛牌建成40個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制定印發《黔江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管理辦法》,扎實開展非遺分類分級保護。常態化開展非遺進景區、進校園,支持非遺在景區采用“前店后工坊”模式設立店鋪專柜,推動非遺進校園普及和傳承。
完成全區非遺圖文資料收集整理,建成濯水非遺綜合館。參加視頻直播家鄉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等活動,在重慶旅游職業學院、濯水小學、鵝池中心校推進非遺進校園,有序推進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創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推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氏民居修繕工程,提檔升級萬濤故居、三臺書院陳列展覽,推動紅色旅游景點與旅游線路融合。
(記者 徐朝政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