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潤企 “廉” 潔潤心
清風徐來,廉潤水投。近年來,黔江區泰來水利電力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來公司”)健全制度保障體系、責任體系、權力監督體系、腐敗防范體系、法治規范體系、干部隊伍管理體系等“六大工作體系”的總目標和突出政治統領、責任落實、風險防范、重點突破、單元創建、實踐創新等“六個突出”的總要求,多措并舉把好黨風廉政關,守好防腐“廉潔門”,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健全 “六大工作體系”,探索開展清廉水投建設。

觀看警示教育片,把握底線
營造清廉氛圍
浸潤文化“心門”
“小小的一面文化墻,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廉潔知識素材,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我將認真學習,時刻筑牢心中的‘防火墻’,扣好廉潔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近日,在公司過樓道文化墻前,一位青年黨員表示。
泰來公司結合集團成立20周年慶祝活動和公司“崇德、尚能、創新、重效”企業文化內涵,務實節約地開展相關工作,不斷拓展公司企業文化內涵,通過優化公司文化墻、開展廉潔談話提醒、觀看警示教育片和紅色電影、深入基層一線、參觀革命教育基地等方式,不斷深入宣傳清廉文化,進一步提高公司員工清廉意識,以景潤廉、以廉潤心,有效提升廉潔文化的感染力、影響力,讓廉潔文化深入人心。

全體黨員到水庫體驗一線員工生活,強化清廉意識
“看著廉潔故事、廉政警示格言和我們黔江廉潔文化教育陣地以及警示教育片,讓我時刻保持警醒,嚴守廉潔底線。”黨員樊茜在觀看警示教育片后說道。
加強廉政教育
擰緊思想“閥門”
今年以來,泰來公司還組織開展了“回顧革命崢嶸史,砥礪初心再出發”為主題的黨性教育活動。活動圍繞賀龍元帥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在黔江區及周邊的革命史實,通過開展“紅軍渡前渡紅軍-循跡再上水車坪-紅軍樹前溫誓詞-紀念館里尋初心”等系列活動開展黨性和革命教育。

“參加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對黨在黔江這片革命老區的崢嶸歲月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對做好本職工作、全面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紛紛表示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堅定的決心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踔厲奮發、只爭朝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走好新長征路,為實現年度目標任務,實現公司健康快速發展奮勇前進。”公司一位入黨積極分子介紹。
泰來公司認真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充分運用集團公司“風正水投”三張網,做好全體員工教育,進一步加強紀檢干部自身建設,擰緊思想“閥門”。

清廉書法作品
落實履職擔當
堅守責任“大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擔當’和‘責任’意識,明責方可擔當,要確保每一項工作能夠做好,關鍵就在于廣大領導干部的責任擔當意識。”日前,泰來公司監事長吳洪靈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泰來公司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落實履職擔當,堅守責任“大門”, 全力打造清廉水投建設。
通過規范各級班子主體責任,落實各項制度,實現黨建與公司發展“四同時”(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成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導小組,扣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強化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公司黨組織組織力、戰斗力、凝聚力。強化“全過程、全周期”監督,進一步落實權責明確到責任。全力守牢安全穩定底線,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
強化靶向監督
把好風險“閘門”
應對風險,靶向發力。泰來公司通過推進完善監督系統協調機制,強化紀檢與巡察監督、審計監督、財務監督、法務監督等貫通協同機制。推進廉潔風險防控指引、預警、處置、堵漏機制建立。推動形成重點業務板塊廉潔風險點和防控措施清單;推動形成廉潔風險防控預警機制,推動監督下沉,綜合運用談話提醒、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等方式;根據集團廉潔風險防控堵漏機制,多方協同開展以案促改促治。構建監審問題整改閉環管理跟蹤體系。依托監事會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監督檢查形成報告,由報告關聯下推生成問題,落實責任主體,明確整改方案,打表推進,定期反饋,形成整改管理大閉環。探索將經責審計、項目跟蹤審計、財務專項審計發現問題、追責問責關注問題納入系統,構建監審問題庫,打造問題整改閉環管理跟蹤體系。
近日,泰來公司黨總支下轄各黨支部先后召開了年度組織生活會。在持續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和深入開展交心談心的基礎上,各支部書記認真查找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習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并在嚴肅認真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同時,開展了黨員民主評議工作。

文化墻
“這次組織生活會,既是學習,又是緊弦,我一定要立足崗位,履職盡責。” “此次組織生活會讓我知道腐敗的形式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廉政思想的塑造,向腐敗說‘不’。”召開完組織生活會,各黨支部成員如是說。
接下來,泰來公司將持續堅持通過廉政文化的導向作用,將廉政教育從“文件學習”走向“文化啟迪”,將廉政學習從“形式”拓展進“心里”,形成人人思廉、人人清正的良好工作氛圍,為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行業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的“清廉動力”。
(記者 黃英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