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產教融合探索 協同培育高質量人才
深居武陵山區,緊鄰阿蓬江畔,在宜居、宜業、宜游的黔江閃耀著一顆璀璨的“職教明珠”——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以下簡稱黔江職教中心)。
近年來,黔江職教中心緊抓高質量發展行動年,以產教融合破題高質量發展,圍繞產業、辦好專業、助力創業、促進就業,助推“四業融合”,積極構建“一園四學院六基地”模式,通過建立附屬幼兒園,建設武陵山鄉村振興學院、黔江雞雜產業學院、武陵山數字媒體現代產業學院和武陵山現代服務產業學院,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渝東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公共實訓基地、服裝生產實訓基地,以及汽車維修、數字媒體、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做實做強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書寫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黔職篇章。

烹飪專業實訓教學
多元辦學???
豐富產教融合辦學形態
伴隨著教育綜合改革進入深水區,產教融合成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2月,黔江職教中心附屬幼兒園正式開園。這標志著學校幼兒保育專業產教融合邁上新臺階。幼兒園開辦投用后,既有效緩解了群眾子女“入園難”“入園貴”等急難愁盼的問題,又打通了學校相關專業學生“就近實習”“就近就業”的“直通車”。

學生在汽車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開展技能實訓
一年來,黔江職教中心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相繼走進真實的幼兒園辦學場景中開展實習實訓,附屬幼兒園也在學校專業力量的推動下成為一所辦學環境好、辦學質量優的公辦幼兒園。
這是黔江職教中心探索豐富辦學形態的縮影。圍繞產教融合破壁行動,學校主動牽手正陽工業園區,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高標準建設武陵山鄉村振興學院、黔江雞雜產業學院、武陵山數字媒體現代產業學院和武陵山現代服務產業學院,與阿蓬記公司、鳳凰傳媒有限公司、峽谷城文旅集團等企業深度合作,錨定黔江鄉村振興人才和產業需求,圍繞實用人才培養,創新協同育人模式,促進學生創新創業,帶動地方產業鏈的發展,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此外,學校充分盤活人才、課程、平臺資源,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渝東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公共實訓基地、服裝生產實訓基地,以及汽車維修、數字媒體、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六大培訓實習基地。
“一園四學院六基地”體系的完善,讓黔江職教中心形成立足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教融合辦學形態,推動學校進一步探索“產教研用”融合育人模式,激發更大的辦學活力。

肉牛養殖技術培訓班實操課
雙輪驅動???
創新現代人才培養體系
“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社會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黔江職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堅持雙輪驅動,通過創新現代人才培養體系,實行升學與就業并重的發展之路。
立足于學校“一園四學院六基地”,黔江職教中心以企業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為載體,促進教育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與價值鏈有機銜接,實現職業、產業、就業、創業有效融合。
例如基于黔江雞雜學院,學校“引企入校”與本土企業阿蓬記企業深度合作,創新協同育人模式,建立雞雜博物館、雞雜生產館、雞雜體驗館、雞雜電商館,打造學校中餐烹飪特色專業,傳承黔江雞雜非遺美食文化,培養非遺美食傳承人,促進學生創新創業,帶動地方產業鏈的發展。
基于現代服務產業學院,學校與峽谷城文旅集團協同開展現代學徒制、訂單式等人才培養,通過師資員工互派,共同開發研學課堂、共建研學基地,為景區培養講解員、禮儀、舞蹈、文旅產品設計等技術技能人才,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黔江職教中心還與園區企業安東微爾服飾共建服裝生產實訓基地,推動教學與生產融合,承接物料加工,年均為企業生產服裝6000余套。
為進一步暢通學生就業創業渠道,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質量,黔江職教中心堅持舉辦校園雙選會,為黔江工業園區,文旅集團,區內幼兒園、酒店、汽修行業等輸送頂崗實習學生。同時,學校以創新創業大賽為載體,以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依托,為學生創業提供場地支持和技術保障,抓好創業孵化。

學生田徑運動會
近年來,學校近千名優秀人才在區內、市內、成都及長三角等地知名企業就業創業,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智力和人力支撐。
精準賦能???
擦亮鄉村振興學院品牌
2022年5月,重慶市黔江區武陵山鄉村振興學院在黔江職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緊緊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立足黔江區、服務渝東南、輻射武陵山”為發展定位,發揮人才培養與培訓、資政研究、產業幫扶、校地合作四大功能,服務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學院成立至今,學校圍繞“黔江區‘糧油桑豬牛’為主導、‘煙果漁菌藥’為特色,穩糧興菜、穩桑興煙、穩豬興牛,推動現代山地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展路徑,充分發揮武陵山鄉村振興學院優勢,開展鄉村治理人才、技術技能人才、實用技術人才、農村經濟人才培訓。
數據顯示,學院累計開展致富帶頭人、高素質農民、黔江卷煙廠機電基礎知識培訓、黔江區農村電商直播培訓、高素質農民教育經營管理型人才蠶桑、茶葉、煙農技能培訓等百余期,覆蓋公務員、企事業單位人員、鄉村治理干部、致富帶頭人、種殖養殖專業大戶、高素質農民、回鄉知識青年、復員退伍軍人等20類培訓對象,培訓人次達10235人次。
學院培養了汪川(肉牛)、黃小彬(羊肚菌)等100余名典型學員成功創業或擴大種養殖規模,成功解決區域內產業臨時務工10000余人次。

鄉村振興學院農機駕駛培訓
2023年,學院《我的課堂》短視頻報送教育部“鄉村振興你我同行”典型案例短視頻入圍全國20個優秀案例作品展示,《探索“五化”行動路徑,引領鄉村人才培育》獲2023年重慶市教育系統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一等獎,學校成功入選“重慶市鄉村振興基層干部培訓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黔江職教中心還積極承辦重慶市第二批立德樹人特色項目實踐研究基地過程調研工作會、武陵山區“新農學校”授牌儀式和重慶市建筑專業教研活動等20余場次,服務對象達21000余人,積極為地方發展貢獻力量。
鏈接???
打造“治理、產業、技能”三大人才高地,深度服務鄉村振興
黔江職教中心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更好肩負和完成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使命,發揮人才培養與培訓功能,打造“治理、產業、技能”三大人才高地,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創業能成功、帶動有成效的鄉村振興人才。
打造治理人才高地。黔江職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學校將聚焦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這個突破口,為鄉村治理提供強大的人才基礎和動力保障。以鄉鎮基層干部、三支一扶、第一書記、村支兩委、大學生村官為重點對象,突出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等內容,抓實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培訓,選好煉強治理帶頭人。多形式多渠道拓展鄉村治理人才的培訓范圍,把高校畢業生、回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返鄉創業者、鄉賢能人等有意愿參與鄉村治理的各類人才,都納入到培訓范圍之內,充實鄉村治理人才隊伍。
打造產業人才高地。圍繞區域產業結構,依托重慶市黔江區武陵山鄉村振興學院“一部兩點”,即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本部,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重慶經貿職業學院兩個教學(培訓)點,專業優勢,聯合區域內優質農業企業,集聚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政校企行”多方優勢資源,著力打造以“非遺、文創、電商、種植、養殖”為主題的5所新農學校品牌。持續開展生豬、肉牛養殖技術,食用菌種植,雞雜,鄉村旅游,創新創業,非遺等培訓,引領養殖、種植、電商、文旅等新興產業在武陵山區走在前列,努力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和綠色生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學校大門
打造技能人才高地。學校將借助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渝東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公共實訓基地、重慶市第三方人才評價機構、武陵山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等平臺,積極爭取市人社局、區人社局、區衛健委等相關技能培訓項目,開展汽車維修、電子商務、家政護理、應急救援、無人機駕駛、中餐烹飪、美容美發等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參訓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打造一批能工巧匠、鄉村工匠。
(記者 王巧西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