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來一碗雞雜面!”
“好的,請坐!”
6月2日,走進位于黔江火車站附近的“歪哥餐館”,前來就餐的客人絡繹不絕。

志愿者為特困人員謝珍仙老人過生日
“歪哥餐館”老板名叫李自濤,因家中排行老三,人稱“李三”,是一名有面癱和聽力障礙的殘疾人,餐館名是他自己所取。
李自濤雖然身體殘疾,卻一直愛心滿滿,先后經歷了3次創業。送一桶水、跑一趟網約車,現在經營的餐館賣一碗小面和一份蓋飯,他都要提1元錢出來獻愛心。即使營生的職業變了,可他“一元愛心”的初衷始終不變。其助人為樂的精神,受到當地干群的稱贊,被表彰為重慶市“最美助殘志愿者”“重慶市首屆殘疾人十大榜樣人物”“十佳愛心助殘使者”,黔江區“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我幫別人 好心人也在幫我
今年40歲的李自濤,是黔江區濯水鎮桐木村二組人,8歲時患耳瘤病,經歷5次大小手術未能康復,耳朵、頸子多處留下手術后的疤痕。如今左耳已失聰,嘴巴向右歪斜,出現嚴重面癱。
因患耳瘤病,李自濤只讀到小學三年級。為了治病,16歲時就到深圳、新疆等地打工。在新疆打工期間,李自濤做第6次手術,花去他打工多年的全部積蓄,仍沒有徹底得到根治。

李自濤為殘疾家庭捐款
2013年,李自濤回黔江康復治療,期間找到一份送水的工作,以便為后期手術治療打下基礎。獻愛心也是從他送水開始,每天送水出門,遇見有乞討的,他就停下來施舍幾元錢才走。
2014年10月9日,李自濤送水途經體育館時,看到很多穿紅馬甲的志愿者,為一名患“再生障貧血”的小男孩募捐。李自濤將剛收到的200元桶裝水錢投進捐款箱,然后找志愿者拿一份《倡議書》離開。后來,李自濤通過手中的這份《倡議書》,發動商家向小男孩伸出援手,使小男孩得到康復重返校園。
2015年,李自濤耳瘤病再次復發,決定到重慶一家醫院手術治療,醫療費約10萬元。由于做過多次手術,李自濤擔心出意外,來到黔江區紅十字會簽下遺體和器官捐獻協議。
“當時我送水存了3萬多元,還差7萬元,很多好心人知道后,紛紛給我發起捐款。”李自濤說,黔江幫幫幫志愿服務隊為他捐款1萬元,老家的父老鄉親捐了6000多元,社會愛心人士捐了12000元,當地政府和部門捐款2萬元,幫助他進行第7次手術。
2016年6月28日,李自濤剛做完第8次手術出院,便組織愛心服務隊志愿者,幫助正陽街道桐坪社區多殘家庭雷理平家4歲女兒,送往黔江創友骨科醫院做肢體矯正手術,并發動志愿者捐款,解決在醫院期間的生活和護理費。同時還組織志愿者,為馬喇鎮印合村肢體一級殘疾的謝元友家送去50只雞苗、1570元愛心款和塑料網圍欄等,幫謝元友發展養雞增收。
三次創業 只為愛心得到延續
“我最困難的時候,是好心人幫了我。因為這些好心人,成為我奔走在愛心路上的動力。”李自濤為了回饋社會,自訂一個捐助計劃,從每送一桶水的3元利潤中,抽出1元獻愛心。

志愿者為殘疾家庭送去冰箱
沒隔多久,一名患“地中海貧血”的小女孩,每周要輸兩次血,幾年下來將家里的積蓄用盡,還借了親戚朋友10多萬元。通過《武陵都市報》報道后,李自濤在給客戶送水時,拿著這份報紙發動客戶為小女孩獻愛心,解決了小女孩的輸血費用。
公益路上,李自濤覺得一個人力量有限,便加入到黔江紅十字志愿者服務隊。后來,他通過送水認識的客戶,組建起一個愛心團隊,便以自己的排名,成立“黔江區李三愛心服務隊”。
在冬天,李自濤送出去的水只有20桶左右,還不夠自己一家開支。
“要想在這條愛心路上走下去,還得自己有穩定的收入。如果連自己一家人的溫飽都解決不了,又能拿什么去幫助別人。”樸實的話語,堅定的信念。李自濤為了愛心的延續,把送水客戶從老城發展到新城。
在大熱天,李自濤有時要扛水到9樓,他頭上長滿熱痱子,耳朵和頸子上的疤痕發癢經常遭感染。后來他聽說跑網約車掙錢輕松,又改行跑網約車。因每天在車上工作超15小時,吃飯休息都不能按時,加之聽力障礙,存在安全隱患,跑一年后他就退出了。2023年,李自濤專程到外地學習做特色小吃。今年2月,“歪哥餐館”正式開業。
無論是送水、跑網約車、開餐館,每天完工第一件事,就按經營的比例將錢提出來,發給愛心群的收款員。
“在公益路上一路走來,得感謝我的老婆高華,是她在背后默默無聞地支持。”李自濤說,做公益是時間加金錢的雙倍付出,如果家人不支持,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一元愛心 幫助特困家庭圓夢
“我們幫助的這些特殊困難家庭,他們都享受有低保,吃住不愁。”李自濤說,從2017年開始,他開始關注農村特殊群體,根據這些家庭在生活中的需要,比如哪家需要冰箱、洗衣機、電視、床墊等,我們就組織志愿者捐款,為其購買后送到家中安裝好,幫助他們圓夢。
想有一張睡著舒適的床墊,是馮家街道桂花社區肢體一級殘疾的“小姑娘”黃方瓊多年的心愿。李自濤得知后,商量一名經營家居用品的志愿者,將價值3000多元的床墊捐贈給黃方瓊。
家住舟白街道箭壩社區的汪洪林老人,因兩個兒子遭遇礦難,兩個兒媳離家出走,給老人留下兩個年幼的孫子。年老且有輕度殘疾的汪洪林夫婦,靠耕種莊稼、喂豬、養雞送兩個孫子讀書。兩個老人想擁有一臺冰箱,想到夏天干活累了能冰點涼水解渴之類的。由于手頭不寬裕,這個愿望一直未能實現。李三愛心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了解到情況后,立即組織志愿者捐款購買冰箱為老人圓夢。
2023年2月,李三愛心服務隊來到黎水鎮茶園村4組,看望與爺爺一起生活的先天性弱視女孩黃林嵐,現場制定了對黃林嵐的幫扶計劃。由13名志愿者,每人每年捐款360元,連續捐3年幫助黃林嵐恢復視力。
近年來,李自濤與他的愛心志愿服務隊,先后為舟白街道縣壩社區多殘家庭趙常林家捐贈冰箱;為水田鄉石郎村肢體殘疾的劉德江家捐贈彩電;為沙壩鎮脈東村肢體一級殘疾的高瑞捐贈坐便器;為馬喇鎮龍溪村特困老人謝珍仙和蘭卓英捐贈洗衣機等,多次與志愿者一起購買蛋糕、菜品、衣物等,為沒能住進敬老院的老人過生日。
“每月入戶開展一次捐贈活動,逢年過節都要上門慰問。”李自濤說,在每年“全國助殘日”,他都要發動愛心企業為殘疾人獻愛心。
據了解,李自濤做公益11年,他與愛心服務隊志愿者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用愛心善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先后幫助區內23名大學生完成學業,為1400余戶殘疾困難家庭、農村特困人員、重癥家庭捐錢捐物等,有效提升了這些家庭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記者 李詩素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