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龍雪)為促進全區牛產業不斷發展和壯大,有效防范補貼資金風險,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益,今年以來,黔江區財政局重點從“三環節”強化資金監管。
配強補助環節“發動機”。出臺肉牛產業扶持政策,加大區外購進肉牛補助“外循環”,防止區內肉牛“內循環”。按照肉牛來源地檢疫票據、購進發票等資料,兌現引牛扶持政策2500萬元,防止重復補助,騙取財政補貼資金。
架起生產環節“探照燈”。建設圈舍和配套相關設施及糞污循環消納地用為補助條件,加快將牛產業培育為農業經濟新增長極,新發展肉牛場(戶)1612戶,其中500頭及以上規模場28戶,全區肉牛養殖戶增至4100余戶,形成散養戶、適度規模戶、中小規模場和大型規模養殖場協同發展模式。
筑牢驗收環節“防火墻”。項目驗收時,扣減原競建補助政策和原有存欄量,區外肉牛引由鄉鎮建立落地監管檔案45天以上方可進行驗收,防止業主套取補助政策。同時,建立區鄉兩級聯合驗收機制,實現新建5-50頭(含)由鄉鎮負責驗收,50頭以上規模由區級部門聯合鄉鎮政府一同驗收的良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