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是夏蠶養殖的繁忙季節。記者走進黔江區濯水鎮雙龍村,桑園里是村民采摘桑葉的歡聲笑語。養蠶大棚,是乳白色小蠶啃食桑葉發出的“沙沙”聲響。

添加桑葉
“這幾天活路擠到一堆了,要采桑葉喂蠶,還要摘繭去賣?!蔽挥诠放缘囊惶幮Q棚里,坐著輪椅給四齡期蠶添加桑葉的徐庭剛,對前來他家走訪的村干部說。
“徐庭剛,肢體一級殘疾,是我們村的養蠶大戶?!痹摯妩h總支書記謝鵬飛介紹。
眼前的徐庭剛,年過花甲、下肢癱瘓,長年坐輪椅。重度殘疾的他,現家里種了180畝蠶桑,從桑園管理、采摘、喂蠶、摘繭、賣繭他都全程參與。養蠶的每一個環節,對他來說都非常艱難。拄雙拐管桑園、駕三輪車運桑葉、坐輪椅喂蠶寶,還帶動30余戶村民增收,最近被黔江區殘疾人聯合會表彰為“自強模范”。
農業科技示范戶
徐庭剛的家位于半山之中,是一棟貼滿白色花形瓷磚的小洋樓,特別顯眼。一塊“農業科技示范戶”的牌子定格在他家大門的門楣中,加上大門上方懸掛的大紅燈籠和門窗上喜慶的春聯,讓這棟小洋樓更加氣派。

徐庭剛居住的小洋樓
“這塊牌子,是黨和政府給我的鼓勵!”徐庭剛說,他要是不把蠶桑產業做好,就對不住這塊牌子。
據了解,徐庭剛以前在村里做泥水工,2000年,他前往陜西煤礦打工,下班時乘坐礦斗從礦井出來時,在一拐彎處礦斗脫軌,連人帶斗落下礦井,被礦斗砸中腰部致下半身癱瘓,永久失去知覺。
在床上躺了10年,但現在能坐起來發展產業,徐庭剛最感激的人是他妻子廖邦珍。
“若不是她每天精心護理,我都不知道自己現在躺在什么地方!”徐庭剛說,出事那年,他大女兒9歲、二女兒6歲、兒子4歲,老婆既要照顧他和孩子,還要忙地里的農活。
2015年,當地政府出資8萬元,對徐庭剛家居住的舊木房進行選址新建。2017年,徐庭剛通過發展蠶桑產業增收,在原房屋的基礎上加了一樓,并將房屋里外裝修一新,讓一家人住上了舒適寬敞的新房子。
養蠶比他之前種煙輕松,收入也不錯,徐庭剛嘗到了甜頭。于是他將附近村民家的撂荒地流轉過來,從50畝增加到90畝。因徐庭剛管理桑園和養蠶都有經驗,今年又將村集體的90畝桑園接管過來經營。
坐著輪椅養蠶寶
徐庭剛坐輪椅喂養,把小蠶養到大蠶。
“像徐大哥的殘疾程度,還在干農活的,我見到的是第一個。”在徐庭剛蠶?;貏展?年的王素平說,每年桑園春季管護,徐大哥是拄著拐杖在桑園指導。養蠶期間,采摘桑葉他不是很得行,就駕駛機動三輪車運送桑葉回家。

給蠶添加桑葉
為把蠶桑產業做大,徐庭剛多次參加鎮上舉辦的培訓。在養蠶期間,遇到小蠶、大蠶出現的不良癥狀,他就通過拍照片或視頻發給蠶繭站技術人員,按照技術人員的遠程指導,解決了他在養蠶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現在桑園面積增加了,所有的活都要請人。”徐庭剛說,他自己能做的就是技術上的指導,包括從小蠶養到大蠶,蠶蔟、蠶架消毒、摘繭等,他都是自己動手。
徐庭剛建的兩個養蠶大棚,一個在他住房旁邊,可養20張蠶。另一個蠶棚離他住的地方約3公里,可以養50張蠶。
尤其在養蠶期間,徐庭剛要兼顧兩個蠶棚,對養蠶的每一個細節他不敢有半點馬虎。
“今年養第一季蠶,我領的是50張小蠶,連續幾天下雨降溫,損耗了5張小蠶,少賣1萬多元。”徐庭剛說,養蠶人的快樂,就是看到蠶結繭了,是豐收是減產,答案就在一張蠶蔟上。
徐庭剛今年養第一季蠶產繭40擔,收入10余萬元。計劃全年養150張蠶,產繭130擔,收入在30萬元以上。
帶動村民多增收
“別小看這些小家伙,一年要吃好幾百噸桑葉?!毙焱傉f,光靠自家的180畝桑園供給不了,要在附近購買大量的桑葉。

摘蠶繭
附近很多農戶嫌養蠶麻煩,直接將自家桑園的桑葉采摘來賣給徐庭剛,收購價為每公斤1.2元。目前,村里有吳春蘭、王秀云、呂永仁等20余戶村民,每年靠賣自家的桑葉,增收8000至3萬元不等。
“我家的10畝桑園,自己養蠶至少多收入1萬元?!眳谴禾m說,一個人在家忙不過來,干脆直接采桑葉賣。
當天,前來賣桑葉的王秀云,她家是一戶多殘家庭,家里有6畝桑園,因缺少勞力,她每季將自家桑葉采來賣后,又來到徐庭剛的桑園打工,一年收入1萬多元。
呂永仁家的30余畝桑園,一年僅賣桑葉收入有3萬多元。
除了收購村民的桑葉,徐庭剛家的桑園,從管護、采摘、剪枝、喂蠶等活,解決當地16名村民就近務工增收,其中有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成員。

春繭喜獲豐收,徐庭剛臉上掛滿了喜悅
“他屬于重度殘疾,能做這么大的產業,我自愧不如?!痹谏@采摘桑葉的劉租連,左手殘疾,他說:“徐庭剛還真是不一般的‘鋼’!”在雙龍村,提到徐庭剛,很多村民都豎起大拇指。
謝鵬飛說,徐庭剛靠坐輪椅養蠶,不僅自己走上致富路,還帶動38戶村民家庭增收,成為鄉村振興帶頭人。尤其他的自強精神,不僅是殘疾人的創業典范,更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記者 李詩素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