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過了探視時間了,確實不能來探視。不過你們放心,有什么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和你們溝通。”近日,在黔江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ICU)醫生辦公室內,徐立勇正在耐心地和患者家屬溝通,安撫家屬情緒。掛斷電話,他又趕去病房查看患者情況,轉達家人的問候。
這樣的流程,每天都會在重癥醫學科上演,而這樣的狀態,徐立勇持續了11年。11年來,他扎根重癥一線,致力于救治每一位重癥患者。正如他自己所言,只有在臨床一線,他才能靜下心,才能沉淀下來做好本職工作。

徐立勇與患者家屬電話溝通

徐立勇在病房查看患者情況
是醫生,扎根平凡一線
徐立勇,黔江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一位80后醫生。自進入重癥醫學科以來,他恪守“治病救人”的醫生職責,在臨床一線歷練本領,在疫情一線沖鋒陷陣。2020年10月,被評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
黔江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是重慶市重點專科,忙和累是這個科室的常態;醫務人員緊缺、病患多、工作量大,是這個科室的標簽。“重癥醫學這塊很缺專業人才,很多時候設崗招聘,硬是連人都招不到。”徐立勇說,雖然沒有新晉專業人才的加持,但科室團隊十分給力,大家擰成一股繩,始終堅持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不忘救死扶傷初心。
緊跟ICU的集體步伐,徐立勇始終如一地踐行著醫生使命。從學生時代大臨床醫學專業,到神經外科臨床,到2013年來黔走上重癥醫學這條路,徐立勇始終扎根臨床一線,在這里錘煉自己。
“工作忙、壓力大的時候,我們科室的同事都是連軸轉,吃住在醫院都是常態。”徐立勇說,忙起來的時候,家中不懂事的孩子偶爾也會抱怨幾句,說“爸爸陪病人的時間比陪自己的還多”“醫生很累,長大了不想當醫生”之類的話。但好在有家人的默默支持,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每個人都有英雄夢。徐立勇的英雄夢,就是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作為一名醫生,無論什么時候,治病救人的初心不能忘。要懂得敬畏生命,生命第一。”徐立勇說,在生命面前,醫生做的都是分內之事。作為一名醫生,患者把健康和性命托付給你,你就要扛起這份責任。而自己最開心的事,就是帶著這份責任,把患者救活。

重癥醫學科的科室榮譽

深入鄉鎮為受災群眾提供醫療保障
是“連心橋”,治病亦解憂
重癥醫學科,要面對各種復雜、危重的病情,不僅考驗著醫生的醫術,還磨煉心性。重癥醫學科的病房,因患者病情的需要,整體環境相比普通病房更顯沉悶。各種監測儀器的嘀嘀聲,回蕩在病房,聽得人心頭一緊。
“住進ICU的患者,病情容易給患者造成思想包袱,影響他們的整體狀態和恢復程度。”在徐立勇心里,“醫生仁心”是不變的追求,ICU的醫生,不僅要學會治病救人,更要成為連通患者與家屬的橋梁,治病亦解憂。
因探視有規定,ICU的患者無法時時與家人一起,家屬也無法隨時掌握病人情況,焦急、擔憂、緊張的情緒占據了患者與家屬的全部心思。深知這一點對患者及家屬無益,為了不影響患者安心治病,在掌握患者情況后,徐立勇第一時間便將情況告知家屬,不讓他們擔憂,同時把家人的關心轉達給患者,讓患者安心治病。
“影響患者的病情恢復的因素很多,我們要有拿得出手的醫術,還要具備穩定的情緒。”徐立勇說,醫生不僅要治病,還要學會如何傳遞溫暖和關愛,讓患者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和力量,這也是醫務人員的一門必修課。
徐立勇對患者及家屬的細心、負責,不是一時的熱情。科室辦公室的墻上,掛滿了象征ICU集體榮譽的錦旗,這其中不乏徐立勇的功勞。一面面鮮紅的錦旗,似乎在訴說著這個科室感動的醫患瞬間。
“他工作認真,對病人負責有耐心。特別是他不放棄病人這點很讓我們感動。”與徐立勇相識十幾年的蘇雨,是ICU的一名護士,在她眼中,徐立勇是個細心體貼,懂得照顧病人情緒的醫生,工作中還不忘叮囑身邊同事對病人說話也要溫柔相待。因為,好情緒是一劑治病良藥!

徐立勇為武警官兵開展應急培訓
是導師,致力提升公眾應急能力
扎根一線11年,徐立勇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同時,在助力醫院重癥醫學建設上,也充分發揮黨員模范作用,當好“傳幫帶”,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新人更快成長,成為科室的得力干將,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院內,醫生要與時間賽跑,只為救人;院外,醫生要與時間賽跑,爭取更多救援時間。在突發事故面前,救援時間更是分秒必爭。為了爭取更多的黃金救援時間,除了醫務人員,提高公眾應急意識和應急技能,也勢在必行。
“當意外傷害或急危重癥突發時,專業醫療隊伍到達現場需要時間,如果在等待專業救援到達的這個時間段內,有經過應急救援培訓的人員抓住黃金救援時間實施應急救援,就能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救治機會。”徐立勇說。
《應急救援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22年版)對應急救援員作了職業定義,他們是從事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受災人員和公私財產救助,組織自救、互救及救援善后工作的人員。如果公眾都能通過培訓,掌握一定的急救措施,就能為醫務人員的后續救治爭取更多的時間。
據了解,近年來,黔江區緊跟國、市步伐,區衛健委、區紅十字會多次聯合開展“進單位、進社區、進學校”應急培訓,而徐立勇作為導師,深入黔江中學、金溪中學、正陽小學、職教中心、黔江機場、武警部隊等地,為師生、工作人員、戰士等進行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損傷止血急救等應急救援培訓,讓更多的人直觀感受且明白應急救援的重要性。同時,徐立勇還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應急救援培訓中來,共同為爭取黃金救援時間出力。
除了導師的身份,徐立勇還是黔江區背囊化緊急醫學小分隊隊長。何為背囊化緊急醫學小分隊?徐立勇做了簡單的解釋——在大災發生后,因交通受限,醫護車輛及人員物資等大部隊進不去的情況下,便由幾名急救、重癥相關的專業醫護人員,背上裝有應急搶救物資的專用背包,先行進入災區實施救援,為大部隊的到來爭取時間,搶救更多傷員。
徐立勇說,背囊化緊急醫學小分隊就是醫護領域的特種部隊。2023年,徐立勇率領小分隊在全市的背囊化衛生應急快速小分隊考核中,拿到了第7名的好成績。為了提高這支特種部隊的能力,黔江區自2021年成立該小分隊以來,每年都會通過演練,檢驗和提升他們的能力儲備。
在醫療領域,像徐立勇這樣的優秀醫生還有很多。他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用醫術醫德詮釋著醫者的責任和擔當。他們是醫療事業的脊梁,是患者最堅實的依靠。致敬生命的守護者!
(記者 王安娜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