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陵山機場

西部陸海新通道黔江班列首發

黔江羊肚菌育種
核心提示
明年6月,黔江將邁入“高鐵時代”,正式入圍重慶“1小時經濟圈”。位于黔江的武陵山機場,明年起,每天將開通4—6班直達重慶主城的“空中巴士”。黔江與全市的聯系將更緊密,與全國的聯系將更便捷。
黔江被市委賦予“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定位。當前,黔江融圈借道走好“五條路”,強己利他邁步現代化,搶抓高鐵時代機遇,加快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
聚力穩進增效 走好新質發展路
10月25日,2024重慶市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高質量發展產業生態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重慶)國際火鍋產業博覽會在悅來國博中心開幕。黔江高新區攜正升食品集團20余款主推產品亮相會場。綠色、新鮮、生態的鮮菜火鍋食材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嘉賓的關注。
正升集團的“掌門人”陳正濤,是地地道道的黔江人。2006年,他在無錫成功創立重慶老火鍋品牌“川渝又一村”,2021年返鄉創建正升集團。三年過去,集團旗下火鍋底料、雞爪、魔芋、毛肚等4大特色產品工廠相繼投產。去年,企業年產值達4000余萬元,成功“升規”。
成長壯大的過程中,科技創新為正升集團提供了重要動力。市中藥研究院、西南大學、江南大學等院校與之深入合作,共推產業升級和人才培養。截至去年,年輕的正升集團獲得新型實用專利31個。
“10月我們新建的肉制品廠又要投產了,今年產值應該會過億元。我們會堅定地圍繞重慶老火鍋這塊金字招牌,把產業鏈做深做透!”正升集團副總經理羅小軍說。
穩步發展的正升集團是黔江打造鮮菜火鍋食材產業園的關鍵落子。當前,黔江高新區正緊扣“新鮮、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打造鮮菜火鍋食材產業集群。同步打通直達多個省會城市的銷售和冷鏈渠道,實現生鮮火鍋食材“當日達、次日達”。
正升集團所在的黔江高新區,是黔江新質生產力的聚集地。作為渝東南片區首家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市級高新區,這里的國家級雙創平臺、高新技術企業分別占片區總量的60%、40.5%。科創的加持,助力新質生產力在此強勢崛起,諸多產業蓬勃興起。
近年來,黔江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挺起工業經濟硬脊梁。2023年,工業對黔江GDP增長的貢獻率達42.8%。
新材料是國家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去年,黔江規上工業實現產值168.9億元,其中新材料產業(鋁合金、纖維及復合材料),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2.7%,成為拉動黔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7月,央企中電建與黔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與黔江玻纖產業鏈“鏈主”企業三磊玻纖共同打造玻纖生產二期項目。項目投產后,黔江的玻纖產能將提升至50萬噸。依靠科創賦能,三磊玻纖產能去年從8萬噸增加到20萬噸,產能躍升至全球第十、全國第八。
依托黔江高新區,黔江大力構建450億級特色產業集聚區,打造川渝鋁產業基地、全市玻纖產業重要基地、渝東南新材料產業高地。以2個50萬噸擴能項目為牽引,大力發展輕合金、纖維及復合材料2個主導產業,協同推進肉蛋奶加工、預制菜、火鍋食材、現代中藥及中成藥4個特色產業,聯動實施企業梯次培育、產業轉型升級、招商創新強化、服務效能提升、企業質效提高、建鏈延鏈強鏈等六大行動,加快構建“細分領先、集群成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讓“工業引擎”動力更足。
聚力輻射牽引 走好城鄉協同路
黔江地處渝鄂湘黔幾何中心,“1機場3鐵路4高速”四通八達,是“武陵會客廳”。全區教育、醫療、金融、旅游等中心功能完備,輻射服務周邊800余萬人。榮獲國家衛生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眾多榮譽稱號,生動詮釋了這座城市的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
近年來,黔江積極推動公共服務中心整體搬遷,打造“高鐵新城”新引擎,優化“一城一區一廳”主導功能片區布局,塑造城市獨特形態和功能魅力。外來就醫、就學、消費人數占比分別提升至38%、25.8%、32%。
黔江堅持以城帶鄉、強鎮帶村、強村富民,不斷完善“中心城、邊貿鎮、衛星村”示范體系,筑牢防止返貧“壓艙石”,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石會鎮是全市經濟“百強鎮”和首批啟動建設的45個“中心鎮”之一。2022年5月被納入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名單以來,該鎮緊緊圍繞打造農產品加工特色小鎮、現代畜牧產業園、桑菌生態農業園、珠蘭花茶科普示范園等“一鎮三園”目標,統籌推動鄉村振興。2023年,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41.8萬元,其中4個村(社區)突破30萬元。
在位于該鎮的弘凡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山地智能養蠶工廠,上百張蠶床整齊鋪開。密密麻麻的蠶寶寶啃嚼著新鮮桑葉,“喳喳喳”的聲響不亞于屋外的蟬鳴。
緊鄰廠房的,是茂盛的桑樹種植基地。桑葉被采摘后,余下的光禿禿的桑枝也不會浪費,被粉碎打包后加工成優質菌包銷往全國。變廢為寶的,還有蠶吃剩的桑葉殘渣和排泄的蠶砂。前者還田為肥,后者將被制作成具有保健功能的蠶砂枕。
黔江石會鎮被喻為“中國蠶桑之鄉”,蠶桑產業蓬勃發展。截至去年,這里桑園面積達9.5萬余畝,蠶繭產量達8.02萬擔,引育蠶桑基地龍頭企業2家,絲綢加工企業4家,生物企業12家,關聯企業3家,桑文農旅企業2家,全產業鏈產值10億元。
除了蠶桑產業,黔江的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脆紅李之鄉“金字招牌”也聲名遠播。“土家蟲草”羊肚菌、“肉中茅臺”黑土豬、“地標名菜”黔江雞雜,更是讓人吃了還想吃。
聚力共建共享 走好文旅融合路
8月27日,國際知名SCI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發表題為《中國西南地區一新命名的晚期分支非鴨嘴龍科鴨嘴龍類:晚白堊世恐龍動物群在東亞地區交流的證據》的學術論文,正式將黔江正陽發現的首個新的鴨嘴龍類恐龍命名為“長生黔江龍”。
“白堊紀恐龍谷,將成為繼城市大峽谷后,黔江又一重要的文旅資源。我們將持續打造濯水景區、城市大峽谷、白堊紀恐龍谷三張‘金名片’,讓景觀‘靚起來’,把游客‘留下來’!”提及這一消息,黔江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言辭間難掩興奮。
黔江城市大峽谷位于黔江主城、新城舟白和正陽三大城市組團的核心,一邊是黔江新城,一邊是黔江老城。峽谷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基底既有震旦紀至白堊紀的沉淀,也有奧陶紀至第四紀的化石遺存,云集著諸多文旅資源。
黔江歷史人文厚重,文旅資源豐沛。近年來,全區聚力共建共享,走好文旅融合路。提質發展“1個5A+7個4A”精品景區方陣,攜手周邊區縣打造10多條精品旅游路線,打好生態康養、民族風情、紅色文化、鄉村旅游“四張牌”,辦好6屆中國山地馬拉松賽、5屆雞雜美食文化節等品牌活動,共同唱響“大武陵”文旅品牌。
作為國家5A級景區的濯水景區,是黔江精品景區方陣的龍頭。9月14—17日,2024年濯水“摸秋節”在該景區舉行。此次節慶活動,由黔江峽谷城文旅集團與區供銷社聯合舉辦,積極創新文旅融合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新玩法,推出“土家摸秋、古鎮尋寶”“觀民俗歌舞、賞土家月亮”“土特產展會”“濯水景區免費游”等系列活動,讓游客在親身參與中了解黔江土家風情、民俗特色,實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活動豐富,‘看事’不少,‘耍事’更多,世界第一風雨廊橋特別壯觀,名不虛傳”“土特產很有特色,我們的后備箱都裝滿了”……參與活動的游客紛紛表示。
當前的黔江,正致力深化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全域旅游發展示范區“三區同創”,推動“文旅大區”向“文旅美城”闊步邁進。
聚力暢達集散 走好開放協作路
2月29日,黔江450萬噸鐵路貨場集裝箱功能區投用暨西部陸海新通道黔江班列首發儀式,在黔江正陽火車站集裝箱貨場舉行。首列滿載黔江產玻璃瓶、罐頭、輪胎等商品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集裝箱班列,緩緩出站駛向廣西欽州港,然后東轉海運出口至東南亞。至此,黔江結束了沒有國際貿易班列的歷史,全面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邁出一大步。
伴隨鐵路集裝箱貨場投用和黔江班列開通,黔江的年貨運能力達到200萬噸。受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影響,大批黔江甚至渝東南地區企業將有機會拓展海外市場。
以錳、鉻礦石為例,從欽州港到黔江的物流成本約為220元/噸,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班列直接將物流成本降到170元/噸。“物流行業每噸幾毛錢的降幅都將讓企業極具競爭力,每噸50元的降幅對企業而言可以說是重大利好!”黔江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前的黔江,正牢牢扛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進南下開放門戶、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兩個擔子”,打造交通物流“大樞紐”,暢通高質量發展“大動脈”。
位于正陽的黔江火車站,目前正在熱火朝天地改造中蝶變升級,預計將于2025年投用。全新的黔江高鐵站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可容納1500多名旅客同時候車。在黔江,渝懷鐵路、黔張常鐵路、渝懷鐵路二線已相繼運營,總運營里程148公里。渝湘高鐵明年即將建成,屆時黔江和重慶主城的車程將從4小時變為1小時。
位于舟白的武陵山機場,是重慶市“一大四小”機場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4月13日,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成為我市首個擁有兩座航站樓和首個使用廊橋的支線機場。今年上半年,空港旅客、貨郵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73.5%、1350%。
高速公路方面,黔恩、黔石、過境高速公路的相繼建成通車,也讓黔江形成了“1環4射”暢達四方的高速公路網絡,總運營里程146公里、設有互通8個、直接覆蓋鄉鎮街道15個,覆蓋率達43%,為黔江城區建設、產業轉型、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除了在交通物流,黔江還攜手構建重慶高新區“協同+協作”、渝東南片區“聯動+帶動”、武陵山區“共建+共享”、成渝地區“鏈接+承接”的區域協作“四方格局”,每年滾動推出不少于50個重大事項和重要事項。借力借勢,打造區域協作示范樣板。
聚力蓄勢強能 走好改革攻堅路
近年來,黔江把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作為加快建設渝東南中心城市、全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代表性、引領性和標志性項目,著力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區域醫療中心。
7月22日,黔江中心醫院通過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系統,成功為患者柴莉(化名)進行了無創子宮肌瘤手術。“沒有傷口,人不受罪,而且這么快就出院,這種治療模式真是太好了!”手術翌日出院的柴莉感慨。
今年4月,黔江中心醫院引進渝東南首臺海扶刀。該設備具有不流血創傷、無痛穿刺等功能,在治療子宮肌瘤、肝臟惡性腫瘤、胰腺惡性腫瘤等方面優勢獨具,填補了渝東南醫療技術的一項空白。
2022年,黔江成功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成為全國首批15個試點地區之一。作為示范項目的重要參與單位,黔江中心醫院建立起借力2所高校、2所大型綜合醫院、3所專科醫院的“2+2+3”向上借力模式,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同時,積極推動區內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優化服務軟實力,全面提升區域醫療中心職能。
目前,黔江已建成黔江中心醫院牽頭,包括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和3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內的城鄉一體化醫共體。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堅持數字重慶建設和重點領域改革“雙輪驅動”,爭當渝東南全面深化改革排頭兵,黔江將打造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當作“樣板工程”,成為全市唯一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地方改革典型案例區縣。
一方面,全區“三攻堅一盤活”改革實現“一子落滿盤活”,率先在全市實現政企分離改革。黔江高新區“畝均論英雄”改革畝均稅收、產值分別增長75.4%、51.6%,區屬國企減虧、扭虧分別完成107%、150%。
另一方面,乘“數”而上、加“數”前行,確立“1434”工作總體構架,運用“五步工作法”,貫通市級應用33個、承接綜合應用場景28個、開發特色應用3個,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治理中心示范區之一。同時,瞄準企業“最痛之點”“最盼之處”,系統提升營商環境便利度。一流營商環境,讓各界客商放心投資、安心創業、順心發展。
彭光燦 劉茂嬌 賴婧 圖片由黔江區宣傳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