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治理體系中,黔江區沙壩鎮人大代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按照區人大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沙壩鎮創新建立了“三方議事”工作機制,旨在通過“共商共議”的方式,解決服務民生和基層治理中的一系列問題。沙壩鎮充分利用這一機制,成功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

案例一:大河溝變電項目順利推進
日前,沙壩鎮人大負責人在考察大河溝變電鐵塔建設項目時,被村民陶某緊急攔下。陶某擔憂新建鐵塔緊鄰其房屋,施工需穿越其屋前院壩,拆除他家的生產用房,因此阻撓施工。
為解決矛盾糾紛,該負責人決定啟動“三方議事”機制。隨后,一場匯聚了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黔江區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以及施工方代表的“三方議事”會議正式召開。會上,供電公司詳細介紹了項目背景及重要意義,陶某及其家人則表達了他們的具體訴求,而施工方則匯報了與陶某的協商進展及存在的糾紛。經過深入溝通和耐心調解,各方最終達成共識:陶某同意支持項目建設,項目部將按照政策規定補償占地及便道占用費用,施工方將拆除陶某的生產用房,并額外補償5000元。此次“三方議事”不僅成功解決了陶某的困擾,也為大河溝變電項目的順利推進掃清了障礙。
案例二:石橋村飲水難題得到解決
高長勝,作為石橋村的人大代表,在一次走訪中留意到石橋村3組多戶村民在挑水吃。這一現象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通過深入各家各戶進行細致調研,他發現3組的村民長期遭受季節性缺水困擾,1、2、4組村民也存在抽水設施不便以及供水管道老化破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高長勝認真記錄下這些問題,并建立了詳細的問題臺賬。
為解決這一民生難題,高長勝積極向鎮人大反映情況,并提議利用“三方議事”平臺尋求解決方案。最后,鎮人大代表、石橋村村民代表及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經過多方努力,成功爭取到了281萬元的項目資金,并于5月正式啟動了該項目。目前,該項目正在積極建設中,預計將為石橋村245戶1088人解決飲水難問題。
案例三:沙壩集鎮污水管網改造順利完成
沙壩集鎮部分農戶的生活污水問題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污水直排既影響衛生又污染環境。鎮政府積極爭取資金,計劃為這些農戶接入集鎮污水管網。然而,在施工過程中,部分農戶對既定的管網線路表示強烈不滿,認為其可能對自家房屋造成安全隱患。
辛緒明代表高度重視農戶的訴求,立即與農戶進行深入溝通,但農戶堅持認為原建設方案不合理。鑒于此,辛緒明迅速組織鎮村代表、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相關負責人及群眾代表前往現場,并在十字社區居委會召開三方議事會議。會上,施工單位首先介紹了工程概況,并表達了因農戶阻工導致的工期延誤的擔憂。隨后,群眾代表詳細陳述了對管網線路的具體建議,希望線路調整能避免對房屋造成損害。十字社區居委會則建議在設計線路時充分考慮群眾利益,盡量做到雙贏。設計單位則根據現場情況和群眾建議,對線路調整方案進行了介紹,并進行了可行性研判。
經過深入溝通和耐心調解,各方最終達成共識:設計單位將盡快制定并提交調整后的線路方案,同時農戶也表示將大力支持公益事業,不再阻撓施工。目前,該工程已順利完工,為沙壩集鎮的農戶帶來了更加清潔、衛生的生活環境。
這三個案例充分展示了沙壩鎮利用“三方議事”機制解決民生問題的成功實踐。通過深入溝通、相互理解,各方找到了利益的平衡點,共同推動了民生問題的解決。
(本報通訊員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