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蔡肖霞 文/圖)“太神奇了!手術后半個小時就可以自己走回病房。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簡直不敢相信!”近日,黔江區中醫院上演了神奇的一幕:因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行走困難跛行了十多年的簡婆婆,在做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后半個小時,使用助行器一步步走出了手術室。見此場景,手術室外等待的家屬連連稱奇,連連點贊手術效果。
今年七十多歲的簡婆婆是黔江區鄰鄂鎮人,多年來一直飽受膝關節疼痛困擾。最近幾年疼痛加重,行動都非常困難,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多年的病痛,導致腿都變了形。走路的時候,膝蓋骨頭磨得很疼,下地的時候站都站不穩。”說起以往的情形,簡婆婆的家人長嘆不止。
上個月,簡婆婆的疼痛再次加劇,嚴重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經人介紹家人帶她找到了區中醫院骨科,希望能緩解她腿疼的老問題。
接診后,區中醫院骨科團隊立即對簡婆婆進行詳細的檢查評估。原來,醫生確診簡婆婆出現的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伴局部畸形且活動受限明顯。這種疾病在老年群體中較為常見。只有通過手術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區中醫院骨科主任楊光海介紹,結合影像學診斷,病人膝關節內側間隙已經完全消失,提示軟骨已經磨損得非常嚴重,導致關節間隙變窄,屬于骨關節炎的終末期。
由于老人病程較長,此時的情況已較為嚴重。區中醫院骨科救治團隊綜合考慮分析后,決定為簡婆婆實施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簡單來說,就是將磨損膝關節軟骨去除,安裝固定人工假體,從而糾正患者膝關節的畸形和下肢力線,達到治療的目的。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考慮到患者年齡偏高,救治團隊在作好充分保障后,由山東支醫專家柏明曉主刀,為簡婆婆行右側人工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手術十分順利。術后,經過麻醉恢復、肌力評估等系列準備后,術后半小時,簡婆婆安全下地,自己使用助行器一步步走出了手術室。

術前術后對比
據了解,全膝關節置換術并不是個小手術。按照我國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全膝關節置換術屬于手術難度最大、過程最復雜、風險最大的四級手術。作為骨科難度級別最高的手術,國內大部分膝關節置換病人由于術后劇烈疼痛,1-3天后才能下地。

走出手術室的簡婆婆
為什么在黔江區中醫院,做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能快速下地、安全行走呢?這得益于黔江區中醫院醫務部、骨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團隊的持續精耕細作,不斷創新突破。
該院麻醉科主任任勇成說,該患者合并高血壓、不穩定性心絞痛等多種系統性疾病,1年前行冠脈支架置入術。個體化麻醉采用IPACK加隱神經阻滯復合喉罩全身麻醉。我們要盡量阻滯感覺神經,保留運動神經功能才能在術后不影響肌力。術后患者意識清醒,傷口不疼,才能夠走出手術室,這一切都需要麻醉醫生通過精細化的麻醉管理才能達到。

醫生術后查看復查片子
“目前,我院已有如關節腔內藥物注射、膝關節鏡、單髁置換及截骨矯形等多種保膝手段,我們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疾病發展程度,堅持‘能保守(治療)不手術,能保膝不換關節’的原則,在保障患者安全基礎上實現患者康復的‘加速度’。”該院骨科主任楊光海說。

膝關節術后鍛煉
“這一次病例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我院膝關節置換手術快速康復又有了質的飛躍!”黔江區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建明表示,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成為嚴重終末期膝關節患者的福音。
近年來,黔江區中醫院依托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著力推進醫院學科建設;依托魯渝衛生健康協作,不斷強化學科內涵建設、加大人才培養,進一步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打造武陵山區中醫醫療中心。

區中醫院骨科團隊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