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江高新區鮮菜火鍋食材產業園

標準廠房

冷鏈物流

市食藥檢二分院

黔江海關

武陵黑豬

高山黃牛

豐富多樣的新鮮火鍋食材

豐富多樣的新鮮火鍋食材

豐富多樣的新鮮火鍋食材

豐富多樣的新鮮火鍋食材

豐富多樣的新鮮火鍋食材
夜幕降臨,黔江城區各大火鍋店開始熱鬧起來,服務員熟練地穿梭在廚房和餐桌間,忙中有序地上餐。
脆嫩的毛肚、鮮滑的黃牛肉、誘人的黑豬肉卷……十余款“鮮”而易見的火鍋食材占據每一桌“C位”,配以地牯牛、豆腐干、豆腐泡、米豆腐等鮮出屏幕的黔江地道美食,沸騰的火鍋飄來陣陣鮮香麻辣,令人食指大動、“鮮”吃為敬。
火鍋美味看食材,食材新鮮看黔江。具有黔江辨識度的火鍋食材,新鮮的原材料是關鍵因素之一。
在推動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進程中,黔江基于優質的生態環境及豐富的一產資源優勢,瞄準鮮菜火鍋食材細分賽道為突破口,正在全力探索打造“鮮菜火鍋食材產業園”,旨在蹚出一條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化路子。
立足資源,搶占“鮮”機 串聯起火鍋食材產業鏈
鮮香麻辣的火鍋盛宴離不開優質生態食材的供應。黔江優質的生態資源和氣候條件,孕育了糧油、豬牛、家禽、綠色果蔬等農業產業,全區蔬菜產量及食用菌產量位居全市第一。生豬、肉牛、羊、家禽也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養殖。
“我們在鄰鄂鎮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上養殖黃牛,肉質緊實、美味鮮嫩。”重慶牧嶺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章文說,在黔江,像這樣的高山上還“藏”著上萬頭牛。
海拔1100米群山環繞間,空氣清新的重慶黔江區國家森林公園——灰千原始森林腳下五里鎮,喂養著近萬頭我國優質名貴豬種之一武陵黑豬。“這些土黑豬住在森林氧吧、吃的是青儲飼料、喝的是原始森林流淌下來的山泉水,所以很多人說這豬肉令人回味無窮!” 重慶市尚晨牧業有限公司豬場負責人王昌銀,道出其不同于其它豬肉口味的秘訣。
除了鄰鄂鎮吃含硒鮮青草的高山黃牛,五里鎮喝富鍶山泉水的武陵黑豬,還有沙壩鎮漫山遍野散養的跑山雞、水田鄉火紅的辣椒、馬喇鎮香樹村長勢喜人的羊肚菌等眾多名優農產品,都是火鍋店的必備原材料,可為黔江火鍋食材產業的發展提供新鮮優質、穩定充足的原材料。
每天清晨,這些優質食材都會源源不斷送往各大市場,供火鍋店或黔江高新區鮮菜火鍋食材產業園企業深加工。
“鮮”入為主,聚鏈成群 領跑“舌尖上”的新質生產力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企業86家。其中食品加工企業63家,規模以上企業23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專精特新企業4家、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18家。鮮菜火鍋食材產業集群漸成規模。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火鍋食材產業也不例外。” 黔江高新區常務副主任、區食品及農產品專班負責人陳煦龍介紹道。近年來,黔江圍繞創新發展加快延鏈補鏈,先后引進肉制品火鍋食材加工、淡水魚糜制品加工、多品類火鍋底料生產加工、素食火鍋食材生產加工、央廚凈菜火鍋食材加工等生產加工企業10余家,鮮菜火鍋食材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
去年以來,在黔江區擁有20多年發展歷史的重慶市蓬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蓬江食品”)堅定地走上了數字化轉型之路。作為全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的龍頭企業,蓬江食品的產品涉及肉制品、豆制品、泡菜榨菜、白酒、茶葉5個系列200余個單品,擁有自主發明專利8項、外觀專利1項,注冊商標27個。2023年,產值同比增長5.5%。
近日,走進蓬江食品正在建設的年產2萬噸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現場,1號車間、2號車間儲藏線共有200余口窖池,單個窖池可投放約150噸青菜頭,少量窖池正在開展投放作業,而正在實施地坪作業的3號數字化車間便是整個項目建設的關鍵點。
據介紹,該項目于去年6月啟動,項目總投資7950萬元。其中設備的投入就達2000多萬元。蓬江食品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設備不僅可以使生產線的產能提升1倍,更重要的是能夠生成有價值的數據資產。
走進黔江高新區的正升食品集團,只見毛肚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新鮮的毛肚經過撕片、清洗、打包等工序,將被運往全國各地。“我們的主營業務就是為餐飲企業生產火鍋原材料,基本覆蓋火鍋食材的全產業鏈。”工作人員龔純告訴記者,公司生產的毛肚銷量較大,每天產量5噸左右,供不應求。
作為黔江火鍋食材產業的龍頭企業,正升食品集團已發展為集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大眾休閑餐飲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打造了涵蓋火鍋底料、毛肚、無骨雞爪、牛肉等6個火鍋食材爆品生產基地。記者在該企業車間看到,巨大的不銹鋼罐內正在炒制辣椒油,屬于火鍋的麻、辣、鮮、香撲鼻而來。在展示柜臺里,專門研發的麻辣、三鮮、藤椒等多口味底料成品格外引人注目。
“我們一直很注重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與西南大學、江南大學開展常態化科研創新、產學研合作,除了研發常規口味外,近期也在創新性研發具有黔江識別度的雞雜火鍋底料,此外也可根據顧客的需求,生產對標產品。”研發技術人員戴劉兵說,他們團隊會不定期對火鍋底料進行試味,針對原材料、工藝環節等不斷改進,確保品質、口感俱佳。
榮信集團黔江水產品加工項目,作為魯渝協作重點項目,涵蓋蟹柳、魚丸、甜蝦、阿根廷紅蝦等水產海鮮類火鍋食材;硬件配套方面,建設有完善的高標準、智能化食品生產廠房和低溫冷庫。預計實現年產能1萬噸、年產值1.5億元,助力黔江區鮮菜火鍋食材產業園建設。
“黔江高新區緊扣‘新鮮、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依托一產的武陵黑豬、黔江高山黃牛、黔江跑山雞、黔江羊肚菌等生態農業資源,正在圍繞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優化產業配套,加快布局火鍋底料和食材加工全產業鏈。” 黔江高新區常務副主任、區食品及農產品專班負責人陳煦龍介紹說。
目前,黔江高新區已建成年產5萬噸以豆干為主的鮮素食火鍋食材項目;開發了火鍋桑葉面、降燥火鍋藤茶、武陵黑豬肉火鍋涮品等特色火鍋產品。建成年產1萬噸火鍋食材加工項目、年產2500噸生態黑豬肉制品加工等項目,全力構建“新鮮綠色生態”火鍋食材產業集群。
同時,依托自身優勢,黔江將利用好區內蓬江實業、城市后院、臻牛食品等優質企業,將豆制品、泡菜榨菜、“地牯牛”等“火鍋伴侶”,以及解膩的甜茶、珠蘭花茶等茶飲搬上火鍋餐桌。
三產融合,配套優“鮮” 注入火鍋食材產業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黔江區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交通強市建設等戰略機遇,以建設武陵山區開放綜合樞紐、新“一中心一樞紐”為總體定位,通過落實黔江區食品農產品加工業獎勵扶持辦法;積極引薦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團、培植壯大科研平臺,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品質提升、技術攻關等方面為企業賦能添力。依托區外300余家正升火鍋門店、3500余家黔江雞雜門店,推進火鍋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了聯通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商貿流通、服務銷售、政策扶持等環節,達到了推進三產協同發展,提升一產、主攻二產、強化三產的顯著成效。從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到中游的精深加工產品,再到下游的倉儲物流服務,黔江區將火鍋食材產業集群深植于火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已實現了上中下游——產供銷產業鏈圖。
“我們選擇火鍋店時,食材新鮮是排在第一的考慮因素,只要食材新鮮,味道自然不會差。歪胖子火鍋的毛肚每一根毛刺上都透著鮮美,一口下去,帶著湯汁和干碟的麻辣鮮香,爽脆有嚼勁,每次來我都會點。”正升食品集團江浙一帶門店采訪視頻中,食客說道。門店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食材的新鮮度是衡量火鍋店標準,正升食品集團總部生產的鮮貨火鍋食材已經開始走向連鎖經營模式,從源頭采購、加工處理后直達江浙門店,各個環節都標準化管理,可最大程度還原食物的新鮮。”
黔江對外開放能級不斷提升,擁有渝東南唯一的海關,黔江武陵山機場作為區域重要航空樞紐,是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支撐。黔江鮮菜火鍋食材遠銷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保證其鮮嫩的關鍵,離不開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國市定位的“武陵山區重要航空門戶”—— 黔江武陵山機場、黔江海關等產業要素的保障。利用處于重慶、成都、武漢、長沙、貴陽、昆明六個城市幾何中心的優勢,黔江依托三磊冷鏈物流公司,已建成渝東南冷鏈物流中心這—大型現代化冷藏冷凍、蔬果保鮮、冷鏈物流及農產品加工綜合生產與服務基地,擁有25萬立方米冷庫容量,打通了直達六個省會城市的冷鏈通道,實現生鮮火鍋食材當日達、次日達。
走進蓬江食品標準化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干凈衛生的生產環境,車間內洗手消毒區、生產區、配料區、成型區、成品冷庫等區塊分明,一股濃郁的豆香撲鼻而來。大豆經過浸泡,磨漿,煮漿,點漿,沖漿,成型……制出的新產品“鍋氣豆腐”具有白、嫩、鮮、香的特點,是燙火鍋必點的素菜,深受消費者喜愛。蓬江食品產品創新水平的提升,阿蓬科技孵化器、市食藥檢二分院發揮了重要作用。阿蓬科技孵化基地是渝東南唯一一家國家級孵化器,是全市雙創大賽的渝東南定點分會場,陸續為渝東南區縣培育了52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和6個國家級、市級孵化載體,累計孵化企業483家,組建了黔江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成為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的“搖籃”;市食藥檢二分院作為渝東南唯一的區域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以其先進的設施設備為黔江鮮菜火鍋食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圍繞火鍋食材產業高質量發展,黔江堅持多端發力,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創新研發、完善產業鏈條、優化配套環境,推動產業集鏈成勢,不斷擦亮鮮菜火鍋食材供給新名片。目前,黔江高新區已建成投用25萬余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其中8萬平方米專用于以火鍋食材為重點的食品產業孵化。
“我們將以品牌、綠色、生態、安全為重點,做優海關、物流、科技等配套服務,高標準建設黔江火鍋食材產業園,助力黔江鮮味飄香全國。”陳煦龍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圍繞鮮菜火鍋食材產業,發展高端火鍋食材加工、肉制品深加工、火鍋伴侶、火鍋調味料等細分領域,不斷擦亮重慶黔江鮮菜火鍋食材之鄉新名片,力爭到2027年,以鮮菜火鍋食材為重點的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00億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