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黔江區“在他鄉·話家鄉”專題采訪組走進深圳市,與黔江籍企業家、深圳愛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恒,就“迎接高鐵時代 建設中心城市”等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楊恒表示,黔江要立足自身優勢,學習借鑒沿海地區成功經驗,才能實現突破發展。

楊恒接受采訪
據介紹,楊恒系深圳愛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后、英國倫敦大學博士,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十五年的研究和產業化經驗。
對于家鄉當前的發展與沿海地區的差異,楊恒認為,可以分為有形差異和無形差異兩個方面。他說,有形的差異是大家比較容易看得見的,比如上市公司的數目、GDP產值等等。而無形的差異則是企業的信心、品牌意識和政府服務意識,這些都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深圳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地方,跟我一樣創業的人,來到這里都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楊恒說,“我來到南山區,不用特地去跟哪個部門對接,在這里落地,開辦公司的程序,享受到哪些政策,都是一整套公開透明的流程,只要材料齊全,按流程走下去,就辦成了。”
“高鐵也好,飛機也好,只是提供了到達黔江更便捷的方式。”在楊恒看來,高鐵縮短的是一個物理距離,很多地方都是因為交通的便捷而發展起來。目前的黔江,已經擁有了較為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讓黔江在崇山峻嶺中突破了障礙,拉近了與其他地方的距離。從營銷的角度來講,接下來要解決的,首先是獲客的問題,如何讓更多人知道黔江,帶來消費,繼而復購,能產生黔江感情的紐帶,這是一個新的交通方式能帶來的機會。其次是旅游,如果能以新的科技結合本身要開通的高鐵,有了這個基礎,再把旅游市場作出差異化,例如應用技術手段,精準做好消費者服務,在服務過程中去判斷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以及對黔江的推廣能力等,這些都值得深層次研究。
楊恒在人工智能領域頗有經驗。他說,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治理、文旅、制造、農業等都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特別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要實現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唯有依賴人工智能前沿技術來降本增效。未來黔江要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是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支撐的。作為一名黔江人,在區各級部門或者重點企業需要對科技企業進行業務合作和評估時,我非常愿意作為咨詢顧問,全力以赴為家鄉制定科技方向的政策提供建議和思路。(記者 費玉瓊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