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英子
張老先生,中等身材,短發平頭,兩眼帶笑,身體微胖,貌如彌勒。他常年穿著紅色唐裝,講起話來聲音洪亮。人走到哪里,就把獨特的“張氏笑聲”帶到哪里。“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是他的口頭禪。他一輩子愛書如命,在全國都是很有名的。2016年,他曾榮獲“首屆全國書香之家”榮譽稱號。近日,他還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表彰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
一
張老先生,名諱玉林,號有容居士,1946年農歷五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彭水連湖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初次結識張老先生,是在2001年黔江區文聯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彼時,他高票當選為文聯主席。巧合的是,區文聯另外兩位領導也姓張。“我們這個班子,就是名副其實的張班子(諧音梗:臟班子,出丑之意)!但是,我們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努力當好黨委政府和文藝工作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服務好各文藝門類的藝術家,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團結一致把黔江區文藝工作做好,千萬不能臟班子!大家說,好不好?”張老先生當選后的表態發言,引得會場滿堂喝彩,掌聲經久不息。
因為記者工作的緣故,我常被邀請參加各文藝門類的工作會、座談會、聯誼會和采風活動。自己雖然只會寫新聞,卻結識了區內老中青不少藝術家。采寫一組系列文章,全面呈現近年來全區各藝術門類的成績和發展狀況。這個想法,得到了時任《黔江日報》副刊主編何炬學先生的支持。為采寫好這一組文章,多次打擾張老先生。在接受采訪和審稿過程中,他明顯流露出,對年輕人敬業精神的欣賞和鼓勵!
聽說我的未婚夫與他是家門兒,他非常高興,讓我婚禮時一定要邀請他。他還接受邀請,答應幫忙我們撰寫婚聯、迎賓詞,當嘉賓代表在婚禮上講話。
婚禮前夕,我卻聽說他腿部意外摔傷住院了。我和先生前去看望他,讓他安心養傷,不要牽掛其他事情。他卻說:“我這是外傷,又不耽誤大腦工作。一邊住院,我都在一邊思考。你們放心,我還有幾天就可以出院了。回家就開始寫,一定不會耽誤你們的婚禮大事!”
2002年10月8日,他電話告訴我,婚聯、迎賓詞和講話稿都寫好了。“芳澤素雅真情研信息,君怡新聞妙手寫華章”他巧妙地把我們夫妻的姓名和工作,用諧音融入到婚聯中。10月11日婚禮當天,他竟然在好友侯老先生的攙扶下,拄著拐杖艱難地來到婚禮現場。“今天,我特別高興!新娘素芳比我的二娃還小兩歲,就像我的女兒一樣,新郎乙軍是我的本家小輩。我今天是又打發女兒,又接兒媳婦。我臉上是笑咪咪的,心里是甜滋滋的!”張老先生的講話和爽朗的“張氏笑聲”,令許多賓客多年不忘。他現場朗誦的婚禮祝賀詩,我更是珍藏至今。
后來的采訪和交往中,我知道他與我父親同年同月生,生日比我父親剛好大兩天。他對我如學生和女兒一般指教,還曾為我的爺爺、奶奶創作書寫過挽聯;我也把他當老師和叔伯一樣尊敬,偶爾也會記得他的生日,買件衣服或小禮物,聊表晚輩孝心。他七十歲生日時,社區周末親子讀書會的書友們,眾籌購買鮮花和禮物,小范圍組織傳統文化祝壽禮,讓他開心快樂不已!
二
單位接受上級媒體約稿,要采訪當地的學習模范。在他二十多平方米的書房,我見到三面墻壁的通頂書柜里裝滿了各類書籍,且如圖書館一樣分門別類。一張大書桌上,筆墨紙硯俱全。地板上和客廳里,竟然還堆有不少書籍。
聽張老先生說,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初中三年,他把學校圖書館的書幾乎都看了個遍,因此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茅。1961年,遇到災荒,高中停辦,他被迫輟學回家當農民兼生產隊會計。白天參加生產隊勞動,晚上還經常被邀請去為人唱孝歌。根據亡人和孝家的情況,現場編唱順口溜,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說岳全傳》等古書內容,即興編成說唱詞。這些工作都極其考驗人的記憶力和即興創作能力。這也促使他離校不離書,隨時隨地都在讀書看報。
1964年,他被選到公社糧油管理站任油脂管理員。后來,參加青年積極分子培訓班,結業后被安排到縣檔案館工作。由于愛讀書擅寫作,被調到彭水縣委辦任文秘干事,很快成了“筆桿子”。有時即興手寫講話稿,領導稍微修改一下,立即就拿到大會上去講話。如此這般,他就成了縣委書記口中的“張秀才”。1973年1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被選為縣委常委,兼任彭水縣郁山區委書記。他不僅重視農業生產、水利建設,還把文化體育活動搞得紅紅火火。郁山區被評為四川省和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時任區長王忠友同志,作為代表去北京參加全國體育工作會,領回“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獎牌。1979年底,他們組織策劃“八十年代第一春”全國第一個春聯鎮,讓整個郁山古鎮一百多家單位、上千戶居民,家家戶戶貼上自撰自書且不重復的新春對聯,一時被老百姓傳為佳話。
1980年末,他被調回彭水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任職。2000年后,調任黔江文化局、黨校等單位工作,直到2006年在黔江區政協退休,他都沒有離開過文化領域。
三
退休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關心下一代和“五老”宣講團工作中。我們報社組織“圓我讀書夢”公益活動,他每次都會包一個紅包來現場捐款。2015年暑假,他還穿著紅色漢服扮演孔子,和孩子們一起上臺表演吟誦《孝經》。“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我們跟著北京師范大學吟誦團的音樂,吟誦《孝經》第一章。臺上三分多鐘的表演,他硬是冒著暑熱,和我們排練了半個多月。
家里那么多書籍,閑置著也怪可惜的。他開始辦公益文化書院,把家里近萬冊藏書,提供給大眾免費閱讀。多年來,他和家庭教育志愿者們一道,組織周末親子讀書會。他說,舉辦這些文化公益活動,就是為了增強人們的家國情懷。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做一天文化傳播者,希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利國利民!
2024年12月31日,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表彰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張玉林老先生被表彰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