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瓊工作中
“渝湘高鐵通車后,黔江至重慶中心城區的時空距離將從4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這不僅讓黔江與重慶主城的雙向通行步入了快車道,也給黔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和引擎,企業強,產業才能強,經濟才能強。”近日,黔江區政協委員、黃溪鎮黨委宣傳統戰委員張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建議“對內穩企”和“向外引企”雙向發力。
“對內穩企”和“向外引企”雙向發力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來了眾多企業落戶。但是一定程度上疏于對部分落戶企業的服務保障,致使有的企業被其他區縣“挖墻腳”造成流失,有的企業“水土不服”難以為繼。在此情況下,要針對現有企業主動做好兌現惠企政策、優化政務服務、提供要素保障、促進市場開拓等方面工作,留住落戶企業,防止再次外流。
做好“穩企”的同時也要“引企”。一方面,瞄準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招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深度融入全市新興產業發展大局。另一方面,瞄準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招引更多有市場競爭力、能形成產業鏈的企業落戶黔江,加快融入“產業備份基地”。
“物流支撐”和“營商環境”同步提升
物流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科學完善的物流體系能為企業降本增效。黔江區應加快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統籌推進物流通道、物流網絡、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取黔務高速、黔利高速早日開工建設,加快推進渝東南鐵路、航空、公路物流中心及正陽現代物流園區等物流基地建設,加快形成“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集散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硬支撐”。
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決定了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快慢,可從品牌創建著手優化營商環境:一是創建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從強化組織保障、凝聚部門合力、完善政策措施、深化政企聯通、強化績效考核等方面推進品牌創建,以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創建來探索“營商環境促進標準化”建設。二是打造政務服務品牌。高質量推進“一網通辦”“一窗綜辦”政務服務,組建專兼職代辦員隊伍,創新推行為企7×24“碼上服務”機制,做到對企業“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難必幫”。
“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堅持產業集群發展思路,做好延鏈強鏈補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鏈主”牽引作用,帶動“中小企業”發展,通過“以大帶小、以小促大”,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的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良性生態。一是大力培育發展“鏈主”企業,摸清企業需求,找準延鏈強鏈補鏈等環節的短板。二是優化線上對接平臺,實現信息高效互通,做強供需對接,擴大市場空間。三是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圍繞打通數據鏈、優化資金鏈、提升人才鏈等多方面為企業提供要素保障,激活企業發展動能。作為一名區政協委員,在即將迎來的高鐵時代,將立足崗位實際,立足基層實際,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目標,積極履職盡責,凝聚各方力量,將大討論的成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切實助力繪就黔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黔景圖”。 (記者 龔節品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