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委員、區供銷合作社辦公室主任唐紅:
高鐵開通后,與重慶主城區的時空距離將從現在的4小時縮短至1小時內,黔江將進一步融入全國大交通的“都市圈”,從此步入“快車道”、按下“快進鍵”,開啟經濟社會發展新征程。建議:
一、加快高鐵站配套設施建設。要加快高鐵站附近客運建設,按片區開通到鄉鎮的客運服務和直通各個景區的客運服務,便利旅客、群眾出行。要加強高鐵站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利用好高鐵站過道、候車廳等空間,融入土家文化和“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時代精神,講好黔江特色文化故事,增強旅客“第一印象”,打造具有黔江辨識度的高鐵站。
二、促進“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立足“1個5A+7個4A”旅游資源和康養產業現狀,發揮黔江生態資源優勢,推動文旅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要推廣“醫養”結合,持續深化醫療高地建設,不斷完善養老機構建設,完善康養、醫養一體養老場所建設,主動承接重慶養老需求疏解。針對養老人群,打造民宿養老、院落養老等特色養老模式,開展景區適老化改造,吸引更多老人來到黔江“候鳥式”養老。
要突出“鄉村”底色,發展“鄉村+旅游”,打造周末游精品路線,結合農時和黔江產業發展,融入果樹栽種、插秧體驗、現場采摘等農事活動,吸引家庭出游人群體驗農家飯菜、土家民宿和農耕文化,為鄉村旅游提供新的生機與活力。 (記者 龔節品)
區政協委員、金三蓋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符浩:
高鐵時代呼嘯而來,黔江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建議:
一是大力推動新業態發展,以新業態留住新青年。制定適合靈活化工作的具有創新性的保障性政策,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建立更加通暢和寬闊的職業發展通道,防止“新生代”就業者低水平復制。建立更加多元的技能培訓體系,滿足青年勞動者在不同層次和不同職業階段的發展需要。
二是抓住銀發經濟機遇,積極布局“未來老年產業”。明確產業結構和分層,拓展老年醫療旅游、觀光旅游等業態,推廣懷舊游、青春游等主題產品,積極回應老年群體“詩和遠方”新需求。拓展居家助老服務,支持物業企業與社區養老機構合作提供助餐等服務,鼓勵家政企業與養老機構合作發展多業態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對困難失能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探索設立以專業照護為重點的“家庭照護床位”。豐富老年文體服務,構筑多層次、立體化社區老年大學辦學網絡,設置老年人教育、文化、健身等交流場所,積極把銀發經濟培育成面向“夕陽市場”的“朝陽產業”。 (記者 龔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