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刻苦努力,從偏僻的山鄉考進大學,因表現優秀在大學入黨。大學畢業后進入高中教學,她以自己的光和熱照亮學子前行的路。她是一位優秀的中共黨員、優秀教師,宛如那耀眼的星辰,在三尺講臺上熠熠生輝,初心不改,砥礪前行,用15年的堅守與奉獻,書寫著動人的教育篇章。她就是重慶市酉陽二中教師鄧婕。近日,記者采訪了她。
來自山村立志教育
15年前,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忱,鄧婕踏上了教育這方神圣的土地。初為人師的她,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憧憬,立志要在教育的舞臺上綻放光彩。作為一名黨員,她時刻牢記初心使命,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扛在肩頭。

與同事交流心得
2010年,從長江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系畢業的鄧婕,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踏上了酉陽縣第三中學的講臺,開啟了她的教育生涯。2012年,她進入酉陽二中,自此便在這里深耕細作,不斷成長。2017年起,她開始擔任班主任工作,同時還肩負著語文學科組長的重任。
鄧婕的教育成果斐然,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畢業生。2017屆學生陳卓考入清華大學,2024屆學生楊鵬程考入北京大學,2024屆學生唐曉峰考取空軍飛行員并取得了清華大學的學位資格,2016屆學生李紅軍成為酉陽首個空軍飛行員,2020屆學生陳芬芳、24屆學生冉渝杰、程子晰等三人考入北京師范大學,蔣云鵬考入國防科技大學,考入C9院校、985學校的學生達到數十人。這些驕人的成績背后,是鄧婕與同伴們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發揮潛力探索創新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鄧婕不僅注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品德的塑造。她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尤其對小組合作課堂深有研究。在學校大力倡導教學模式改革的情況下,她大膽嘗試,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運用于教學實踐。

課外與學生交流
從2020屆20班、27班開始,她便按照小組模式進行分組,不僅在班級結構上進行了合理調整,還建立健全了小組合作激勵機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增進了友誼,建立了互助學習模式,學會了分享學習心得,構建了多元思維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們有事可做、有話可說,增強了他們的思維力、組織力和思辨力。
最終,兩個班學生的高考語文成績相當優異,118分以上的有36人,120分以上的有15人,其中陳長譽同學更是一舉拿下136分的最高分,創造了二中有史以來的語文最好成績。
除了在教學上的突出表現,鄧婕在教研方面成果豐碩。她主研的市級精品課程《生物多樣性探索與實踐探索》已成功結題;主研的市級重點課題《新時代家校社協同育人評價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正在有序推進;參研的市級重點課題《重慶地方高校對鄉村振興知識溢出的實踐邏輯研究》已順利結題;主研的縣級重點課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材料選擇研究》已經圓滿完成,主持的縣級課題《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校本化探索與實踐研究》也在持續研究中。這些教研成果不僅體現了她扎實的專業素養,更為她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關愛學子視如弟妹
作為一名班主任,鄧婕始終將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放在首位。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狀況。在擔任班主任的第一天,她就被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深深感動。
2017年8月20日,那天是開學報到的日子。鄧婕正忙著給新生交代各項事宜,一個年邁的老人顫抖的手拿著戶口本來到她面前,用近乎祈求的目光說道:“老師,我沒有錢交學費,能不能讓我的孫子就在你這里讀讀書?”
原來,報到的學生是老人的外孫,孩子的父母在前不久因煤氣中毒雙雙身亡,留下兩個少不經事的孩子給無依無靠的老人。鄧婕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找到學校領導說明情況,為該生免除了一切費用,并輔助解決了一部分生活費用。在接下來的三年里,她不斷給予該生關心和幫助,鼓勵他努力學習,最終考上了一個不錯的本科院校。
有一位陳姓學生,性格孤僻,不善言辭。鄧婕在多次交流中得知,孩子自小便是孤兒,由80歲高齡的奶奶撫養,家里還有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姑姑,祖孫三人僅靠奶奶微薄的養老金生活。
2018年3月15日,鄧婕與年級老師駕車準備前往該生的老家家訪,卻在途中發生了車禍,家訪不得不擱淺。回到學校后,她通過電話聯系了老奶奶,詳細了解了學生的情況。在她的努力下,幫助學生申請了杉樹生計劃,成功解決了費用問題。
此后,鄧婕經常找該生聊天、談心,鼓勵他走上講臺和同學們分享快樂、結交朋友。看著學生一天天變得活潑開朗,鄧婕感到無比欣慰。
鄧婕2024屆的一名孔姓學生,看似活潑開朗,實則背負著沉重的壓力。作為家里的老大,她下面有三個妹妹和一個襁褓中的弟弟,母親沒有勞動能力,家庭經濟負擔全壓在父親一人身上。
初中成績較好的她,承載著家長的諸多期望,但高中學習難度加大后,她不僅沒有得到家長的理解,反而每次回家都面臨著謾罵和責備。在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她變得郁郁寡歡,甚至被診斷出輕度抑郁,并遞交了退學申請。
鄧婕發現后,給予了她更多的關心和理解,耐心傾聽她的哭訴,幫助她緩解壓力,鼓勵她勇敢面對生活的困難。在鄧婕的悉心關懷下,這位學生逐漸走出了陰霾,重新找回了學習和生活的信心。
針對她的情況,鄧婕給她擬定了一個學習計劃和目標學校——重慶師范大學。在最難熬的高三,她們達成了每天一微笑,每周一交流,每月一匯報的協議,直至高考結束。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重慶師范大學。
事業為重難顧小家
十五載的教育生涯,鄧婕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呵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出了一屆又一屆的優秀人才。她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用一片丹心鑄就了偉大的師魂。她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好姐姐,是同事眼中的好榜樣,更是酉陽二中教育事業的中流砥柱。
鄧婕說,一些教育案例的成功是促使她一路前行的動力,也是她至今依然堅守在班主任工作崗位的力量源泉。其實,在成績背后,鄧婕也有一些無奈和辛酸。
在她小兒子剛滿三歲時,她便開始擔任班主任兼學科組長一職,這一干便是八年。女兒從一年級到八年級,她很少有機會陪伴她吃晚餐、講睡前故事,也很少給她開家長會。
“我的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得益于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也得益于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我的丈夫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員,也是一名黨員,我的公公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黨員。”鄧婕說,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地完成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在以極大的力量鼓舞著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在15年的教育工作中,鄧婕先后被縣委、縣教育工委評為優秀黨員,被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工委評為優秀班主任,被縣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多次被縣教委和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
(記者 文梅 李詩素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