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黔江區城東街道,提起“小孫警官”,居民們總會豎起大拇指:“他是我們的貼心人!”從社區民警到戶籍崗位,孫鑫煜始終以雷鋒精神為指引,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難題。三年來,他登記居住人員信息1200余人次,累計走訪群眾400余戶次,辦理戶籍業務7943件,10余次上門為行動不便的市民服務,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0余件。孫鑫煜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人民警察的使命與擔當,讓雷鋒精神在基層一線綻放光芒。近日,記者采訪了他。
以腳步丈量民情 社區工作寫忠誠
2022年9月,25歲的孫鑫煜懷揣著“守護一方平安”的理想,加入城東派出所,成為一名社區民警。他負責的書香門第、官壩社區、馬石角等區域,既有新建商品房小區,也有密集的自建房片區,流動人口占比超過60%。面對復雜的治安環境,孫鑫煜將“底數清、情況明”作為工作的第一準則。
下班后,他經常背著工作包,手持登記冊,穿梭在樓宇巷道間。自建房區的臺階高低不平,他有時會被絆得踉蹌;夏季高溫時,汗水浸透的警服能擰出水珠。但他始終堅持“不漏一戶、不錯一人”,足跡幾乎踏遍轄區每一寸土地。在常態化開展的檢查中,孫鑫煜發現部分出租屋存在安全隱患、消防通道堵塞等隱患,老百姓安全意識淡薄等問題,于是挨家挨戶講解安全知識,協調物業整改隱患,針對轄區酒吧、賓館等場所開展常態化檢查,經常參加反詐宣傳,進門入戶發放宣傳冊、播放案例視頻、讓反詐騙知識入腦入心。
用真心傳遞溫暖 戶籍窗口綻芳華
2023年10月,小孫調任戶籍民警。崗位變了,但服務群眾的初心未改。
2024年11月8日,城東派出所綜合服務窗口接到黔江區濯水鎮居民謝某反映,他的姑姑已年滿90歲,生病正在住院,辦理相關手續時才發現身份證過期了,請求派出所提供幫助。
由于老人無兒無女,患有腦梗、腦萎縮等疾病,近期一直在住院。了解情況后,孫鑫煜等人及時趕往醫院,并布置拍攝環境,耐心與老人溝通,不斷調整光線、角度,力求為老人拍攝出一張清晰、合格的身份證照片,最終拍攝到了符合要求的照片,并及時采集上傳。事后謝某便將印有“便民服務、貼心到家”的錦旗送到了城東派出所綜合服務窗口。
2024年10月,綜合服務窗口接到群眾李某反映,其姐姐目前剛做完手術,臥病在床。李某準備去辦理相關醫療手續時,發現身份證已經過期無法使用,請求派出所提供幫助。孫鑫煜了解情況后,下班便帶著拍攝身份證所需要設備跟隨李某前往醫院,到達醫院后發現李某姐姐無法下床配合拍攝,便在旁邊病床空閑白色床單作為身份證相片的背景底色,不斷調整光線、角度,最終拍攝出一張清晰、合格的身份證照片并及時采集上傳。
以奉獻詮釋使命 人民警察為人民
類似以上的感人故事不斷上演。2025年3月,小楊因雙重戶口影響公務員考試,多次奔波無果,心急如焚,一籌莫展。孫鑫煜了解到小楊的事后,主動聯系黔江區公安局戶籍科,托同事幫忙尋找檔案,1天時間不到,就解決了困擾小楊面臨的棘手的難題。小楊感激地送上錦旗“人民警察為人民,處警神速解民憂”表達對孫警官的感謝。
從社區到戶籍,小孫始終以“雷鋒式民警”為標桿。2024年,他被黔江區委宣傳部授予“黔江區崗位學雷鋒標兵”。面對榮譽,小孫說:“穿上這身警服,就要對得起群眾的信任。”轉任戶籍民警以來,他累計上門服務10余次,調查走訪30余次,2023年11月至今辦理戶籍業務7943件,得到群眾高度認可。
從警三年來,小孫用青春熱血書寫著對公安事業的忠誠,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他的故事平凡而溫暖,正如他常說的:“我只是做了一名警察該做的事,但群眾卻給了我最珍貴的信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這位扎根基層的青年民警,正以赤子之心,續寫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動人篇章。
(記者 徐朝政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