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酉陽自治縣桃花源新城道路命名專題會召開。這標志著桃花源新城在規劃建設中進入了更為精細化、規范化的階段,必將推動新城建設與發展更加有序、高效。縣委書記楊通勝出席會議并講話。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陳政,縣政協主席代成瑤,縣委副書記水韋梁,縣領導史令、田群策、吳國祥、李應貴參加。縣政府副縣長熊偉主持。
會上,縣民政局匯報了桃花源新城道路命名方案。與會人員圍繞命名方案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集思廣益、積極發言,就進一步優化完善新城道路命名提出了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意見建議。
會議指出,近年來,酉陽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新城村社合并重組,新城道路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道路名稱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規范道路命名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堅持依法依規、集思廣益、充分論證、科學合理,高質量推進桃花源新城道路命名工作。
會議強調,要強化系統思維。處理好全縣地名總體規劃與突出局部地域特色、新地名命名與現存地名協調有序、新城地名空間布局與老城地名文化傳承保護等之間的關系,全面優化完善地名命名工作機制,尊重歷史文化傳承,凸顯時代奮進氣息,保留群眾鄉愁記憶,逐步構建以地名文化為支撐的酉陽空間文化秩序。
要體現時代特征。按照“契合地理、尊重歷史、反映發展”的要求,從城市功能定位、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物產民俗等視角,把城區大道、街道、巷道等作為串聯文化的主線,以地名命名工作傳遞具有酉陽特質和時代特征的城市文化,讓地名反映當下城市發展理念和精神風貌,表達現代化城市功能定位。
要堅持以人為本。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土司文化等文化內涵,深度融入酉陽歷史文化、人文價值、自然地理等元素,在充分體現專業性、前瞻性、文化性、地方性基礎上,突出通俗易懂、方便管理、易記好找、簡潔明了,讓地名更加滿足企業群眾生產生活需求,以規范道路命名提升城市管理品質和效能。
縣級有關部門單位、縣屬相關國有企業、桃花源街道主要負責人參加。
(記者 文梅 通訊員 彭媛 劉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