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譚登帆 文/圖)近年來,石柱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和農產品加工,以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當地充分利用流轉土地,套種中藥材黃精,引進企業合作開發各種個性品牌,部分產品已出口至澳大利亞、新加坡等11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了村集體的壯大,更拓寬了當地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生產黃精面的華溪幫扶車間
一直以來,中益鄉水量充沛,森林植被茂密,綠化率在全重慶市名列前茅,這無疑為轄區的中藥材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2018年底,經過精心比對和擇優發展,華溪村種下第一批220畝黃精。2019年,一些村民就通過種植黃精、土地入股分紅、管護藥材基地等方式,實現了脫貧。要說中益鄉最有名的中藥材,黃精當仁不讓。在當地,黃精產業經過6年的全力發展,已經讓這一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24年底,中益鄉有1000畝精心培育的黃精迎來首次規模化采收,并已成功申報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歷經多年的精心培育,黃精終變“黃金”。
截至目前,中益鄉圍繞黃精產業,先后開發了黃精舒甘水、黃精茶、黃精面、黃精蜜片、黃精果脯、黃精蜜膏等6款產品,銷售總額600余萬元,可帶動脫貧人口年人均增收超2萬元。
在第一產業,全鄉建成總面積約2500畝的黃精產業示范基地,目前在地1500畝,預計今年新栽植1000畝。建成黃精育苗基地45畝,育苗周期為1至2年,可供1300畝基地栽植,不僅實現“自給自足”,還將種苗銷售至重慶全市及四川、貴州、湖北等地。
在第二產業上,黃精實現了“72變”,目前已開發出黃精面、黃精桃片、黃精茶、黃精果脯等10款黃精產品。與此同時,村集體經濟聯合中醫藥“老字號企業”和中蜂龍頭企業共同組建項目公司,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以黃精和中蜂等主導產業為依托,采用“九蒸九曬”工藝,還將開發更多藥食同源的大健康產品,為黃精產業開拓新的“黃金”路。
在第三產業,中益鄉研發了以黃精燉雞為主的黃精宴,還推出了黃精美食體驗、黃精人文閱讀、黃精耕作體驗等研學課程,將產業基地和科普展館變為研學陣地。目前,已累計接待3萬余人次。
黃精是藥食兩用的草本中藥材,根部長得像生姜,俗稱“老虎姜”。雖然不起眼,但華溪村的百姓卻嘗到了它的甜頭。
當地村民陳朋曾是貧困戶,2018年他將閑置土地流轉給村集體,由村集體引資打造黃精產業,又從村里返包了6畝多黃精地,如今他已成為村里響當當的種植大戶。陳朋介紹,當初自己是不怎么看好發展黃精產業這件事的。在發展之初,華溪村支部書記王祥生5次上門做工作,讓我信心百倍,看到了這項產業的前景。如今,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和發展,事實證明,發展黃精這項產業沒走錯,而且越來越好、越來越成熟,自己家靠種植黃精已順利實現了脫貧致富目標,自己當黃精種植大戶是鐵了心,會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