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譚登帆 文/圖)剛步入夏季的石柱自治縣中益鄉繁花似錦,龍河兩岸的農家院落里歡聲笑語不斷。近日,傳來喜訊,當地黃精種植大戶陳朋在分紅表上簽完字按完手印后,接過村干部遞上的一沓現金,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村民喜領分紅金
當天,中益鄉華溪村舉行第七屆分紅大會,全村1248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分紅16.27萬元。華溪村支部書記王祥生介紹,自2022年以來,華溪村村集體公司營業收入和脫貧人口年人均收入大幅增加,正經歷由“負”到“富”的可喜變化。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華溪村的產業結構不斷,產業規模不斷發展。結合未來發展實際,村里對吳茱萸產業及脆李產業進行了優化調整,替換為皺皮木瓜、炎陵黃桃及龍泉驛黃桃,并擴大了種植面積。加上新增的黃精種植地塊,目前華溪村已形成860畝黃精、260畝脆桃和黃桃、520畝木瓜以及1496群中蜂的四大支柱產業布局,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品質不斷提升,產業經濟不斷壯大。
華溪好品館僅開業一年半,所陳列的特色產品已受到游客追捧,經營性收入一舉突破200萬元。在華溪村的村集體經營方面,僅黃精育苗基地一項就實現銷售收入42萬余元。在一些節假日期間,甚至還出現了外地游客排隊爭相購買中益農特產品的景象。
“這樣的日子放在前些年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當地群眾李宗華說,“但現在卻是再尋常不過了,今年已經是華溪村連續第7年分紅。作為一個中益本地人,雖不是華溪村民,卻連續7年見證分紅,心里可謂是五味雜陳……”
據了解,此次分紅依據“631”分配機制進行,村集體公司向16位股東分紅24801.52元,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分紅27.12萬元,1248名股民共計分紅16.27萬元,人均分紅130元。分紅現場掌聲雷動,村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當天拿到分紅款的陳朋,回想起這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稱自己就像是在做夢一樣。他說,以前的華溪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村民只能種點紅薯、玉米、洋芋。每年靠天吃飯,日子無論有多精打細算,都過得緊緊巴巴的。現在就不同了,這幾年和妻子譚明蘭通過管護黃精、公益崗位及管理初心郵局、新華書店,經營“幸福米米茶”店,有了好幾份收入。再加上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一家人的日子已越過越甜蜜。
其實,發生深刻變化的不僅僅是華溪村。在中益鄉境內,全鄉都在經歷蛻變。為不斷提升產業附加值,鄉里已建成勺蜜半自動加工生產線1條、黃連烘炕車間、果蔬冷藏凍庫、藍莓加工車間、黃精面條、黃精桃片生產車間,啟動腌臘制品加工車間建設,有效延伸蜂蜜、黃精、黃連等產業鏈條。同時深挖當地養中蜂的傳統,打造中華蜜蜂小鎮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產業的發展,已讓中益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里,平整寬闊的柏油馬路穿過一個個村子,一幢幢黃墻灰瓦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綠水間,村道兩旁的路燈整齊排列,人們已明顯感知到中益鄉脫貧攻堅戰的成果,看到了大山深處新農村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