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0日,記者走進黔江區新華鄉大田社區肉牛養殖場,看到一排排標準化牛舍整齊排列,數百頭膘肥體壯的肉牛正悠閑地嚼食草料,工人忙著投喂、清潔、記錄生長情況,一派繁忙景象。近年來,新華鄉搶抓黔江區大力發展牛產業的機遇,引進龍頭企業建設規模化肉牛養殖基地,通過“企業+農戶”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讓肉牛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政策扶持+企業帶動???
肉牛產業落地生根
2022年,黔江區政府出臺《關于大力發展牛產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優化肉牛產業布局,培育龍頭企業,推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新華鄉積極響應政策,成功引進肉牛養殖公司,在大田社區4組投資建設現代化肉牛養殖場。
“我們養殖場設計規模為存欄2000頭,年出欄1000頭左右,預計年產值可達1500萬元。”養殖場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養殖場已存欄肉牛400余頭,并配套建設了牧草種植基地和糞污消納體系,形成了“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生態養殖模式。
種養循環+聯農帶農???
拓寬群眾增收路
肉牛養殖不僅讓企業獲益,更帶動了周邊農戶共同發展。養殖場采用“企業+基地+農戶”模式,與當地農戶簽訂牧草、玉米青貯收購協議,并流轉土地800畝用于糞污消納,種植牧草200多畝,既解決了環保問題,又促進了農業增效。
“以前種玉米賣不上價,現在養殖場按市場價收購,我家5畝地一年能多賺5000多元。”大田社區張大哥高興地說。據統計,該養殖場已帶動60多戶種植和養殖戶參與產業發展,預計年增收30萬元左右。此外,養殖場還吸納了20多名村民長期務工,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科技賦能+生態養殖???
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為確保肉牛品質,養殖場采用現代化養殖技術,引進優質肉牛品種,配備自動化喂料、飲水系統,并聘請專業獸醫團隊進行疫病防控和科學飼養管理。同時,養殖場嚴格執行環保標準,通過種養循環模式,將牛糞發酵處理后還田,既減少了污染,又提升了土壤肥力,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我們正在探索智慧養殖,未來計劃安裝智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牛群健康狀況,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率。”養殖場技術負責人表示。
延伸鏈條+多元發展???
助力產業升級
為進一步提升產業附加值,新華鄉肉牛養殖場計劃延伸產業鏈,探索牛肉深加工,并積極對接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同時,企業還積極響應黔江區“工廠化養殖”號召,計劃在現有場地發展生豬代養業務,與區招商引資企業合作,采用“企業+養殖場代養”模式,預計年出欄生豬10000余頭,進一步壯大養殖產業規模。
“肉牛養殖只是第一步,未來我們鄉將和企業一起推動種、養、加、銷一體化發展,打造黔江特色畜牧品牌。”新華鄉宣傳委員孫文春信心滿滿地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新華鄉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帶動、科技支撐,讓肉牛產業“牛”起來,群眾腰包“鼓”起來。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養殖規模的擴大,肉牛產業正成為新華鄉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未來,新華鄉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畜牧業現代化發展,讓更多農戶在產業鏈上受益,共同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