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搬運珠蘭幼苗


科技人員檢查即將移栽的幼苗

村民在生態林栽培珠蘭幼苗
本報訊(記者 李詩素 文/圖)近日,黔江區石會鎮工農村五組的一片茂密生態林內,村民們正忙著在臉盆大小的松樹下的空地移栽珠蘭。這種在林蔭之下栽培林下經濟植物的模式,是黔江區首次嘗試將林下高效經濟植物——珠蘭,從以往的田間栽培轉移到生態林中栽培。珠蘭與林木共生,既保護了良好的生態植被,又為群眾開辟了一條增收的新途徑。
“珠蘭是一種喜蔭且具有芳香的農業高效經濟植物,其味清香、淡雅、持久。”該村黨支部書記查貴生介紹,據老一輩人講述,早在清朝年間,當地就有農戶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種珠蘭和茶樹,將采摘的珠蘭花與茶葉混合制成珠蘭花茶,以供自家飲用和贈送親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經濟大幅提升,人們開始將珠蘭花茶作為家庭增收的副業。后來,黔江區大面積發展茶葉產業,當地建起了茶廠,珠蘭花成為制作花茶的主要原料之一,農戶開始小規模種植。目前在石會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四個村共種植珠蘭300畝,涉及200余農戶,年產值達240萬元,戶均增收1萬余元,成為當地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今年5月14日,黔江區選送的珠蘭花茶在重慶市農業科學院主辦的‘重慶市第八屆斗茶比賽’中榮獲特等獎。”從事珠蘭花茶研究的重慶旅游職業學院副教授翁天均說,通過參加斗茶評比,黔江珠蘭花茶的品牌和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珠蘭的經濟價值高,值得推廣和發展。
目前,《珠蘭林下高效栽培技術集成及應用研究》項目,已納入2025年重慶市林業科技興林項目,由黔江區林業科技站牽頭,市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等單位的專家親臨現場指導。近期,在原珠蘭種植地的石會鎮工農村生態林,進行了25400株的試栽培。
“珠蘭林下栽培成功后,明年我們村將利用當地的生態林優勢,發展林下珠蘭栽培面積400畝,預計實現珠蘭花產值320萬元。”查貴生說。
重慶市林科院森林保護研究所副所長王正春在指導村民移栽珠蘭的現場表示:“珠蘭的林下高效栽培技術,在全市境內尚屬首例。黔江區充分利用當地良好的生態林資源,高質量打造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搶占林下高效益農業產業新高地,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