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紅) 攝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看,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功入選!這標志著,渝東南獨特的民族文化生態價值,獲得了國家的高度認可。它背后蘊藏的,正是一種文化傳承保護的全新范式。

(黃潤生、范瑜、胡興波) 攝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評定,核心在于實踐 “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理念。這理念超越了保護單一非遺項目,它更關注文化賴以生存的整個生態系統——看這方水土、這樣的生產生活、這樣的社區結構。它要求我們,不僅要守護文化本身,更要守護它生根發芽的土壤,維系它蓬勃生長的生態鏈。這種保護模式,是對文化生命力最深沉的尊重,是對“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古老智慧的科學詮釋,為民族文化在現代浪潮中的存續與活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陳德麟、羅小麗 、劉俊陽)攝
此次晉升,遵循著嚴格的 “實驗區 - 保護區”階梯。您看,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早在2014年8月就設立了。歷經11年的持續努力,今年終于成功升級!這份榮譽與機遇,屬于重慶市黔江區、武隆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這渝東南的六個區縣。

(鄭朝海 、龔玥、汪先宇)攝
重慶在七席中贏得其一,意義非凡! 這是巴渝大地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有力證明了重慶在土家族、苗族文化保護傳承上的扎實成效,彰顯了它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版圖上一顆璀璨明珠的地位。這意味著,渝東南那些動人的文化景觀——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回蕩山谷的啰兒調、巧奪天工的西蘭卡普織錦、神秘古樸的儺戲——它們所依賴的整體環境和活態空間,將得到更系統、更權威的保障與提升。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對重慶持之以恒推進民族文化保護工作的高度褒獎。

(康力文、程賈利、張繼成) 攝
渝東南六個區縣整體規劃,成效顯著! 多年來,立足豐厚傳統,在文化生態整體保護上積極探索。區域內現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97項,代表性傳承人1810位;全國重點文保單位4處;中國傳統村落109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鎮)2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座;國家5A級景區4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處。每年舉辦非遺和文化旅游活動超100場次,吸引200多萬群眾參與。這次晉升“國家級”,是對整個渝東南各區縣過往工作的有力肯定!

(陳德麟、陳力行、楊敏)攝
晉升“國家級”,將為整個渝東南帶來全新發展機遇。它將大幅提升區域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關注,帶來政策、資金和智力支持,助力文化生態的整體修復與提升。更為關鍵的是,它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強大動能。土家族苗族的傳統村落、鮮活民俗,將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賦能鄉村振興。游客能沉浸式體驗獨特的民族文化生態,當地民眾也能在守護千年文脈的同時,共享文化繁榮帶來的福祉,真正實現文化保護與民生改善的雙贏。

(蔡景信、周進)攝
武陵山水間,土家、苗、漢各族兒女世代相守,創造了燦爛文化。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確立,為守護這片珍貴的“文化綠洲”點亮了明燈。它深刻啟示我們:最深沉、持久的保護,在于守護文化賴以呼吸的整個生態。當古老的文脈在青山綠水中綿延不息,當悠久的傳統在時代發展中煥發新生,這便是對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最生動、最動人的渝東南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