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查現場
本報訊(通訊員 黃林峰 文/圖)近日,重慶市啟動全市防汛IV級應急響應,為有效應對本輪強降雨天氣,黔江區住房城鄉建委立即啟動“平急轉換”機制,依托“數字住建”體系構建“監測-預警-調控-維護-處置”全鏈條智慧排水體系,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壩。
預警先行,部署有速度。“數字氣象”應用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區住房城鄉建委通過“政務·城市內澇治理”應用迅速應答,立即召開防汛工作部署會議,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值守,通過明確職責分工、細化任務清單,將責任壓實到崗、傳導到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閉環。
巡查排險,行動有力度。一是對城區市政排水設施開展巡查排查工作,及時清淤疏浚排障,確保雨水有序排放,全力保障城區排水通暢與市民出行安全。二是迅速趕赴黑溪等短時強降雨集中、安全隱患突出的鄉鎮,實地開展險情排查工作,重點檢查農房封閉管理情況,及時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防轉移人員擅自返回,堅決落實“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要求,全力保障群眾安全度汛。三是開展在建工地、物業小區安全穩定運行情況檢查。
數字賦能,效率有提升。今年,區住房城鄉建委率先試點、推廣部署智能啟停雨水篦子,利用云眼高清圖像監控系統遠程監控設備狀態,通過電子水位標尺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測路面積水深度等數據,當積水深度超過5cm引起道路積水后,自動控制系統將動態調節雨水篦子開合。暴雨時自動全開,加速排水;雨勢減弱后逐步關閉,有效防止管道過載,精準調度資源,減少人工巡查頻次,實現智能化精準化處突。試點區域在近期強降雨中排水效率提升30%以上,有效緩解了城市內澇問題,推動城市排水管理從傳統經驗驅動向數據智能驅動轉型。
區住房城鄉建委將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推動智能感知設備建設,實現日常管護智能化、集約化,加強區城市排水防澇應急搶險隊伍規范化、專業化,以數字賦能、制度提效,打造智慧防汛的“黔江樣板”,為城市安全度汛提供堅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