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高鐵一通,轉換時空。這是黔江56萬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事、喜事。
以前黔江是偏遠山區,交通閉塞,黔江人民出不去,外面游客進不來,“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就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真實寫照。
過去幾十年里,在國家交通強國戰略的推動下,黔江經歷了從國道到高速公路、從鐵路到航空的滄桑巨變,構建“1機場、3鐵路、4高速”立體交通體系,黔江到重慶主城的通行時間由以往的1天,先后縮減至8小時、4小時。
如今,高鐵開通,黔江加入“重慶1小時經濟圈”“2小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1小時重慶主城,2小時成都、貴陽,3小時武漢、長沙,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進南下開放門戶、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成功融入“八縱八橫”全國鐵路網。
高鐵時代,黔江作為渝東南綜合交通樞紐的核心地位愈發凸顯,昔日“蜀道難”的哀嘆,化為“黔途坦蕩”的現實畫卷,從曾經邊遠山區,演變成了重慶南向開放前沿。
這不僅是黔江交通格局的歷史性改變,更是惠及全體市民的重大利好。
市民出行更便捷。渝廈高鐵黔江段開通,意味著,本地市民朋友早上乘坐高鐵到重慶主城探親訪友、消費購物,中午就能返回家中,真正實現了與主城的“同城化”生活。同時,渝廈高鐵作為“八縱八橫”全國鐵路網重要部分,在黔江乘車、即可暢達全國,從此“向東飆車廈門看海,向西沖成都擼串”不再遙遠。
游客體驗更優質。高鐵站是游客進入黔江的“第一門戶”,黔江構建了“城景通”服務體系,為游客提供多元化景區直達選擇。游客從黔江高鐵站下車后,步行2分鐘就可以游覽、觀賞、品鑒西南地區獨有的白堊紀恐龍化石遺跡,中午就可以品鑒地道的黔江雞雜,下午可以到濯水古鎮游世界最長廊橋、賞少數民族風情。
城市煙火氣更濃郁。高鐵開通將帶來大量人流,預計核心景區的游客接待量有望大幅增長,這股“高鐵客流”,將直接轉化為對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旅游全產業鏈的旺盛消費需求,提升城市煙火氣,為本地廣大商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