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蔡肖霞)7月15日,中藥材領域科技成果對接暨科技特派員集中服務活動走進黔江,開展中藥材領域技術服務、推廣傳播“渝十味”種植技術,為中藥材種植者、中藥材加工企業提供科學指導和實用參考,進一步推動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
活動中,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渝十味”種植技術》,并向參會企業贈書。與會專家圍繞中藥材產業發展主題開展專題講座,詳細講授規范化種植、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技術等,為我區中藥材種植者提供了寶貴的實用指南和增收增產的新方向。
據了解,重慶是國家重要的中藥材主產區,“渝十味”(黃連、黃精、黨參、枳殼、獨活、青蒿、山銀花、佛手、木香、淫羊藿)是重慶中藥材的杰出代表,不僅承載著地域特色,更蘊含著中藥材文化的深厚底蘊。黔江中藥材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人工種植品種達50余種,常年種植面積超過四萬畝,其中涵蓋了黃連、黃精等多種“渝十味”中藥材,有效服務助推全市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與市藥物種植研究所、市日用化學工業研究所等高校院所溝通交流,共同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促進中藥材領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黔江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當天,與會專家、科技特派員還前往高新區食品工業園、馬喇鎮等地開展了實地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