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鄉村文化振興新圖景

本報訊(通訊員 錢英 文/圖)近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團走進黔江區濯水鎮,以文化傳承與紅色教育為主線,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為當地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澎湃的青春動能。
實踐團深入渝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系統調研了土家族擺手舞、石雞坨土陶等12項非遺項目。一行人不僅現場聆聽了市級非遺“后河古戲”傳承人龔繼明演繹的新編曲目《天理良心濯水人》,深刻感受非遺的精神內核,更走進石雞坨土陶傳承人劉沛良的工坊,從窯火溫度控制的獨特美學中領悟工匠精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了濃厚興趣。
隨后,一場生動的紅色教育課在紅軍渡展開。實踐團成員聆聽了濯水百姓奮力助渡、紅軍堅持付酬的感人“雙向奔赴”,深刻體悟“軍民魚水情”的真諦。
此外,實踐團在濯水鎮暑期托管班開展了別開生面的“非遺+課程”。通過漆扇DIY詮釋“色彩哲學”,剪紙教學傳遞“匠心精神”(如圖),并以情景劇形式進行普法宣傳,將相關知識巧妙融入角色扮演。
此次校地合作,是濯水鎮推動文化傳承與鄉村文化振興的創新實踐。高校師生的專業視角和青春活力,為濯水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濯水鎮將繼續深化與高校合作,共同探索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