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鑄牢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本報訊(記者 姚華順)日前,長江師范學院“石榴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學生理論宣講團“三下鄉”暑期實踐團,走進秀山自治縣龍鳳壩鎮,先后探訪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館、平茶洞土司文化遺址及客寨風雨廊橋,在實地走訪中深化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解,感受到各民族在鄉村振興和民族復興道路上的堅定信念。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館以“歷史淵源——現實交融——未來展望”為主線設八大展區,團員們現場了解秀山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脈絡,親身感受到土家織錦、擺手舞、薅草鑼鼓等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后,實踐團探訪平茶洞土司文化遺址。該遺址曾為平茶土司府治所及楊氏土司祖廟,歷經多次修繕保留原貌。高高矗立的防火墻、保存完好的廂房和戲樓承載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密碼,土司制度中蘊含的民族團結理念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寶貴財富。
在客寨風雨廊橋,各族村民圍坐閑談、孩童嬉戲,一片溫馨祥和。這座百年廊橋橫跨溪流融合多元民族藝術精髓,如今儼然成為日常的休憩場所,成了各族群眾日常交往的“連心橋”。
在這次探訪中,“中華民族共同體”從抽象概念變為具象感知,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每個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逐夢前行。團員們紛紛表示會把所見所感轉化為實際行動,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新時代民族團結的中國故事,以青春之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