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現場
本報訊(記者 蔡肖霞 文/圖)7月23日,記者在黔江高新區看到,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正按照檢查計劃,對一家紡織企業進行“掃碼入企”綜合檢查。進入企業后,3名執法人員分別出示“執法碼”,并使用“執法+監督”數字應用掃描“企業碼”,根據掃碼顯示的相應內容開展監督檢查。
“這次主要是檢查這家企業的消防安全,特種設備從業人員持證上崗,以及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的落實等情況。從檢查結果來看,沒有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區應急管理局工貿科負責人介紹。
“一次檢查就解決了所有問題,不僅接受的檢查內容一目了然,從前的多頭檢查、多次檢查也不見了,我們可以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產品研發和擴大產能。”一絲綢公司負責人說。
從“掃碼入企”到“只查一次”,企業的負擔減輕了,執法效率也更高了。近年來,黔江區應急管理部門依托“執法+監督”數字應用,將“掃碼入企、信用畫像”作為突破口,以高水平安全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奮力跑出經濟回升向好“加速度”。
同時,相關部門還依托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對企業進行“信用畫像”,通過信用評價指導行政執法,探索實施“信用越好、檢查越少”的差異化監管模式。
“對于信用等級高的企業,檢查頻次會相應減少,讓企業專注經營。對于信用等級低的企業,我們會重點抽查,幫助企業精準辨識風險,采取應對措施。同時,我們還會根據企業的信用狀況,動態調整監管措施,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區應急管理局工貿科負責人說,依托“執法+監督”數字應用,實現了檢查內容“一碼明晰”,企業情況“一碼掌握”,重復檢查“一碼預警”。通過該平臺,不同部門間的執法情況都能夠數據共享、全程留痕并接受公眾監督。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完善分類分級檢查機制,通過綜合查一次,一次查綜合,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讓執法檢查有計劃、有監督、有溫度,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該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