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生憑借助行器走路
近日,在黔江東藍醫院骨科病房,49歲的黃先生正扶著助行器緩慢練習行走,臉上帶著久違的輕松。這位扛著全家生計的父親,終于從折磨他五年的股骨頭壞死劇痛中解脫出來。“能重新站起來孝敬多病的老母親,撫養三個娃兒,比什么都強!”他感慨地說。
信任源于親身經歷
黃先生是東藍醫院的“回頭客”。五年前,他因腰椎間盤突出在此接受手術,恢復良好。當今年雙髖關節壞死加劇致無法行走時,他毫不猶豫再次選擇這里。
“上次手術效果實實在在擺著,四五年都沒復發。”更讓他安心的是醫療費用保障——憑殘疾證和醫保,自付部分極少,“做雜工攢的錢夠用了。”
龍大爺依靠助行器練習行走
另外一病房68歲的龍大爺指著手術后的左髖關節笑道:“我們村好幾個在這治好了十幾年的老毛病,我是看在眼里的!”
“醫生護士半夜都來問痛不痛,這份心比藥還管用!”龍大爺說,這里不僅醫術好,關鍵服務很貼心,醫生、護士態度特別好,讓病人感覺到很溫暖。
技術實力托起生命希望
兩位患者的選擇背后,是東藍醫院扎實的醫療技術支撐。黃先生復雜的雙側股骨頭壞死已進展至III期,龍大爺則伴有髖關節半脫位及多系統疾病。骨科團隊通過3D打印模型精準規劃,分別實施人工關節置換術。該院骨科熟練掌握單髖及全髖置換術,術后影像顯示假體位置理想,黃先生原定7月25日出院休養,龍大爺術后一周即實現靠扶助器行走。
“口碑是患者用腳走出來的。”該院骨科主任冉祥主治醫師(從事骨科工作二十余年) 表示,醫院近年來建立階梯化保髖治療體系,針對不同分期患者定制方案,同時推行“無痛病房”管理和康復全程跟蹤。骨科始終秉承著把“以病人為中心”作為科室的服務理念,確保患者安全,降低醫療風險,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努力為患者醫治疾患,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科室在脊椎外科、創傷骨科及關節外科領域擁有全面的診療能力。
溫暖醫療照亮困頓人生
更讓患者感動的是人文關懷。知曉黃先生需獨自照料三個孩子,自己醫病無人照料,醫生護士便隨時關心黃先生的生活:“今天想吃什么?生活需要什么幫助?”隨時問詢,并提供幫助。龍大爺的慢性胃炎用藥與骨科治療方案精細協同,避免藥物副作用。醫院護士特別標注,時刻關心龍大爺的身體情況。
午休過后,龍大爺扶著助行器走向走廊,黃先生正在病房做康復動作。走廊上隨處可見紅色錦旗,這是東藍醫院在武陵山區用技術與溫度證明:重獲新生,從不是奢望。
——相關鏈接——
骨科:骨科始終秉承著把“以病人為中心”作為科室的服務理念,確保患者安全,降低醫療風險,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努力為患者醫治疾患,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冉祥:主治醫師,骨科主任,從事骨科工作二十余年,畢業于湖北民族醫學院,先后在湖北省恩施州中心醫院、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創傷科、關節科、脊柱外科)進修學習,擔任過黔江區中醫院、昆明骨科醫院骨科主任多年,率先在渝東南片區開展全臂大肌皮瓣轉位修復骶尾部巨大褥瘡,腰椎管腫瘤切除等多項手術,對創傷、腫瘤及矯形有豐富的經驗,擅長脊柱、關節及四肢骨折的微創治療,對人工髖關節置換及頸腰椎管狹窄的手術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各種皮瓣修復技術在渝東南具有領先水平。
脊椎外科: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系列治療,包括非手術與手術治療(各種髓核摘除術)。胸腰椎骨折或合并截癱的前后路減壓內固定,胸腰段骨折經椎弓根植骨內固定,腰椎椎管狹窄癥雙側開窗減壓。
創傷骨科:四肢骨折的手術及非手術的治療原則與處理方法;如脛骨、股骨、肱骨等交鎖髓釘內固定,各種鋼板內固定,外固定架固定技術等,股骨頸骨折的空心釘內固定,復雜骨折如脛骨平臺骨折,肱骨髁上粉碎骨折以及多發性骨折和多發性損傷的處理原則及方法,各種陳舊性骨折,骨不連、創傷性或原發性骨髓炎等診斷與治療。
關節外科:熟練掌握單髖及全髖置換術,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的修復與重建技術、關節鏡的微創技術、關節疾病與損傷的處理,各種骨關節如骨關節炎、滑膜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結核和化膿性關節炎等常見骨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
(記者 黃英 文/圖)

